读书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读书习惯要如何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呢?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庭也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个人觉得一套教育方法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或者优和更优。
有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家关于读书习惯的培养的故事。走过很多弯路,掉过很多坑。在这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记录下来,与之共勉。
一 讲故事的阶段
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我们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白天的时候看着书讲,晚上的时候躺在床上凭自己的记忆讲,或者是编故事。这个阶段很长,至少在孩子认字之前,都是逃不了的功课。
但是讲得多了,父母们会发现,孩子的记忆力惊人,她只是看着图片,甚至什么都不看,就可以把故事复述出来。
看到父母的惊讶,听到亲人的鼓励,她会自己很有成就感。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这个过程需要父母的坚持和耐心,不过当你去享受这个讲故事的过程的时,一切就会变得很轻松愉快了。就算如此,我和朱爸还是时常会因为轮到谁讲故事而互相推诿。

二 认字的阶段
我们在珠珠4岁多的时候开始教她认字。契机是我在学校工作期间接触到了一些学汉字的教学资源。比如把要学的汉字和词语印在不同颜色的纸板上,做成字卡(这些学习工具在网上可以很容易买到)。
那时候的珠珠对五颜六色的字卡很有兴趣。我们的游戏是,认识的就可以收集起来,刚好满足了珠珠有很强的表现欲和那个年龄段特有的分类敏感期。她满足于认识这些字卡的喜悦,以及把不同颜色分类摆好的成就感。
iPad也是我们发现,既然无法避免,就干脆加以利用。控制好孩子们可以看和玩的内容。网上有许多做得很好的apps,可以识字做游戏,也可以唱歌跳舞。
个人觉得,apps虽然也可以有一些效果,教孩子认识一些字,唱一些歌。但是像iPad,电视这些的,单方面输入的东西,会让人(大人和孩子)变得不习惯去思考,能不用还是尽量不用。
三 读书的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前两个阶段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实现的。
我们从孩子熟悉的故事开始,有些不认识的字,她就可以猜出来,或者凭自己的记忆读出来。一个生词,如果在一个故事中反复出现,下次再见到的时候也就记住了。
孩子讲故事有时候是个很长很枯燥的过程,虽然读完一本书也会给她带来成就感,但是通常还没有读完就容易挫败。
所以这个过程,如果能有耐心地陪着她帮助她,会比较容易坚持下去。同时需要给她一个目标,比如读完5本书,就可以买一本孩子喜欢的新书,或者好吃的东西。
让孩子和父母一起设定目标,10本,15本就这样慢慢达成了。相信慢慢地领上了路,父母们就可以光荣地推出陪着读书的舞台了。希望那一日不会太遥远。

写在后面
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通常老大爱读书,老二也会学样。
我哥在我结婚以前,会在生日的时候呀,或者过年的时候,或者来看我的时候送书给我。通常都是他觉得好看的书,或者适合我的书。这是我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
珠珠看书的时候,妹妹也会在一边翻书看图片,没事的时候就去翻姐姐的书柜,并以此为乐。
我小的时候,床头柜上一直有书放着,看完书然后睡觉好像是我们家的习惯。只是在信息时代,手机在很长一段时候取代了书,“身教重于言教”的古训,让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
2019年4月5日 写于清明,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