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11251/1f850f2244832b98.png)
今天分享一个故事,这是关于“教练”的起源。在80年代的美国,有一个老板开了一个体育中心,专门教人打各种球。有一天网球班的教练给老板打电话说家里有事今天去不了了。
于是老板就找别的教练来代课,结果发现整个体育中心,所有的网球教练都在上课,只有一个滑雪的教练在休息,于是就问他能不能来帮忙上一节网球课。
这个教练说“我很愿意,但我不会打网球”,但这个老板迫于压力,硬是说服了他。
他说“你不会没关系,你只要记住两点:第一,无论学员怎么要求,你都不要做示范动作,因为你一做示范动作就会露馅;第二,你去跟学员讲,看到球来了,看准了再打。球没飞过来,没看准,不要打。”于是,这个教练就抱着这两个原则上课了。
不做示范动作、不手把手教学员如何打球,也无训话和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发问:
“这个打的怎么样?”学生说打的好差,于是教练说那你回去换第二个来,然后又问。
“这个打的怎么样?”因为这个看到第一个学生打的时候,懂了一点点,所以大家说这个打的好多了。
教练这时也说好,然后又问“那好在哪里呢?”于是学生们各自总结了一番。
然后第三个上场,教练又问“这个打的怎么样,比上两个好在哪里?为什么?”。
于是,学生们又开始思考、总结、对比分析,自然而然就学到了适合自己的打网球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教练,未必是自己要有超强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鼓励人、引导人,通过正确地发问,让人自动自发地了解自己,从而激发人的潜能发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