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个亲子共学活动—阅读、探究与创造

三个亲子共学活动—阅读、探究与创造

作者: 王者之声 | 来源:发表于2020-02-12 19:59 被阅读0次

    2020开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冲击社会的各个层面,产业界开不了工,学生也回不了学校,教育界因此喊出“停课不停学”口号,为的是不让孩子的学习中断,即使在疫病垄罩的阴影下,学生无法到校上课,学校仍应提供必要措施,持续学生的学习。网上开学式、课堂直播、线下作业练习等等,务必要把在家孩子的时间填满,似乎才是所谓的“停课不停学”。

    网上一篇《莫让“停课不停学”,演变成一场“人道灾难”》文章流传甚广,作者对“停课不停学”提出了批判,观点十分尖锐,但更吸引我的是,他在文中提到:“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共识、或者不形成共识而独持己见的那个思考过程。学习是过程。”是的,百年前的杜威早已指明对学习而言,重中之重便是学生的思考。学生坐在屏幕前听讲没有思考,或是只有非常少量的“思考”。

    “思考”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空泛的名词,什么是“思考”?它的内涵是什么?更进一步说,“思考力”如何培养?除了思考之外,孩子还应该学会什么?

    孩子未来最重要的三项能力》一文提出面对未来世界要为孩子准备好的三项能力—探究、创造和协作力。本文想从家长角度来介绍三种亲子一同参与的共学活动,尤其当许多家庭都被“封闭”不能外出的时刻,正是改变学习习惯和方式的好时机。

    阅读

    第一个活动是阅读,但不是简单地叫孩子去看书,而是由获得台湾2019年杰出科技贡献奖的中央大学陈德怀教授所提倡的“身教式持续安静阅读”(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MSSR),我在《为阅读理解教学奠基的MSSR》一文曾经介绍过它。从名称上就知道MSSR的四项要素,包括身教、持续、安静和阅读,它可以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但更应该在家庭里实践。

    《明日阅读》给你好方法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① 身教:家庭MSSR很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地阅读,而不是只叫孩子去阅读,自己却在看电视、滑手机或做家事。家长的身教并不是摆摆样子,而是自己也真的沉浸在阅读中。在阅读的时间里,家长不需要盯着孩子看书,而是时间一到就停止所有工作,只坐下来静静看书。在身教的影响下,孩子也自然而然会找本书读起来。
    ② 持续:持续就是持之以恒,天天都做,每天拨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不能今天做明天不做。开始时可以是短短的5分钟,再慢慢拉长到10分钟、15分钟,甚至30分钟。
    ③ 安静:阅读时周遭环境应保持安静,以免影响阅读情绪。彼此不交谈。若孩子喜欢听点轻柔的音乐陪衬也可以。
    ④ 阅读:孩子有自由选书的权力,有自己决定阅读姿势和角落的自由。看书时不必大家都正襟危坐,趴在地上一手撑着头看无妨,身子靠在墙边看也行。要看什么书也是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或老师的指定读本可能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写读后心得或摘选金句更会打坏他们的阅读胃口。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很多家长可能更关心会不会让学习变好啊?根据陈德怀团队的研究指出,在实验班级里,二年级的孩子普遍能写出七八百字的文章,有高达四分之一以上经常性阅读高年级的图书,更有许多学生可以独立学习五六年级的数学。MSSR是由习惯的塑造,培养出阅读的兴趣,而自我的兴趣才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陈教授告诉我,从他三十几年数字学习相关的研究,他发现一切的根基其实是“兴趣”,因此总结出兴趣驱动创造者(Interest-Driven Creator, IDC)理论,MSSR则是IDC的开端,是一个可入手的简单方法。有兴趣深入了解,可以去把陈教授的著作《明日阅读》找来看看。

    探究

    教学要翻转的不是顺序,而是内涵》一文介绍了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文中提到“探究的目的在于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着重于增加知识、解答疑问,或解决问题的程序,因此探究式学习是一套方法论。”这一整套方法包括发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规划研究(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发现、沟通结果等。

    为了推动探究式学习,台北市在2003-2004年特意打造了全球气象监测数据密度最高的“校园数字气象网”,在60所中小学校园内建置数字气象站,每5分钟的气象资料实时上传到校园数字气象网,任何人都能在网上查到所需的气象数据,包含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等二十几种资料。

    有了这个独特的网站,探究式学习就能很容易地展开。台北市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气象亲子营活动,这是一个亲子共学的探究式学习营队,由一位家长和一位学生组队参加,13年来共有832对亲子,共计1664人体验过完整的,以气象为主题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亲子共同探究天气的奥秘(感谢台北市志清小学杨宝玉主任提供照片)

    在亲子营中,家长和孩子共同选定一个气象探究问题,一起规划得出问题解答的方法,到野外实地收集所需的数据,分析所获取数据,对照原先的假设,最后发表与分享。

    对探究式学习来说,处理与分析数据是很重要的能力。我们来练习一个简单的例子:“天气是不是越来越热?气温变化是不是越来越剧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气象网站上取得数据来分析。为了方便练习,我们将地理范围限缩在一所学校的所在地(台北市新生小学),气象数据时间是从2006到2016十一年间每年11月的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和雨量数据。(有兴趣练习的话可以从任何气象网站取得所需数据)

    从网站下载原始数据后可以在Excel软件算出月均温并画出以下的折线图:

    2006-2016年11月温度和雨量折线图

    观察这张图表只能看到四项气象资料的起起伏伏,接着我们为气温画出一条趋势线,看看温度的走势:

    加上趋势线的温度统计图

    观察图表可以得出最高温、平均温和最低温三条趋势线都呈现向上的走势,最高温趋势线的斜率比平均和最低温的斜率要大,平均温和最低温的趋势线几乎平行。由于最高温往上的趋势比较明显,且平均和最低温趋势也都往上,因此可以推论天气越来越热。那么温度变化的情形呢?

    我们可以从温差着手。温差就是最高温减去最低温的数值,画出下面这张图表:

    2006-2016年11月温差变化图

    温差变化也是起起伏伏的,同样地为它画上一条趋势线:

    加上趋势线的温差变化图

    加上趋势线后就可以看出这11年间温差变化有增大的趋势,也就是高低温两极化现象,使人觉得温度的变化越来越剧烈。

    这一段数据处理过程包含了将数值化为统计图、为统计图增添额外信息,以及在原有数据中经过处理产生新数据等方法。对探究式学习来说,数据的运算与转化都是为了探求隐身在数据背后的信息,进而探索问题背后的真相。要特别说明的是,上面这段练习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如何处理和看待数据,并不表示这么简单的资料和过程就能回答原来的那个大问题。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习者从生活周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原来的问题可能会经过修改,这和传统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传统上我们要求与训练学生解题(请注意,解题和解决问题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亲子共学的探究式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家长更加理解什么是好的学习方式,也有机会培养孩子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刘炯朗教授所说的不一样的能力:“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道理。”

    创造

    创造是应试制度下孩子所普遍缺乏的能力。那么亲子共学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朋友的例子。

    朵儿是福州金山小学五年级的同学,她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和妈妈一起用手作动画创作系统完成《小老鼠防疫战》原创动画。起因是鼠年春节因为新冠病毒必须待在家里,每天看着新增的确诊个案人数,看着那么多医生护士放弃假期去帮助武汉,心想着也要做点什么来为这场战“疫”出力。此时,去年暑假接触过的手作动画马上跳出脑袋。朵儿和妈妈讨论后,订出了以老鼠为主角,以“鼠目寸光”成语为内涵,与新冠病毒有关的动画创作主题。

    朵儿用来拍摄动画的手作动画创作系统

    朵儿先去查了“鼠目寸光”的涵义并着手写剧本,经过和妈妈的讨论修改,剧本初稿大致成形。动画主角是鼠家庭一家六只老鼠,分别是“鼠妈妈是紫色的,胖胖的,特别善解人意;鼠爸爸穿着蓝色衣服,喜欢趴着,很爱孩子。鼠姐姐是粉红色的,鼠哥哥是绿色的,很聪明。鼠小妹贪吃、固执,是橙色的;鼠弟弟就是那只深蓝色的小家伙。”

    在道具制作环节,动画中的所有角色全都以手绘方式制作,家庭场景则是找出小时候玩的木质拼插“小家具”来布置,并以纸巾、湿巾来制作棉被、枕头,用超轻粘土迭出衣橱里的折好的衣服。诸多细节都在巧思与巧手下一一呈现。

    由于是首次拍摄,对于帧速率概念并不熟悉,因为想让画面慢一点,所以一开始设成1,使得拍出来的画面“卡卡的”,并且影像晃动地很厉害。配音时录制的音频长度和动画播放速度也不匹配,母女俩花了很多时间修改与调整。最后总算把第一集动画完成了。朵妈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完成这一次不到2分钟的动画制作,不仅要结合时政新闻,还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语文、美术、技术等多学科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是孩子真心喜欢的,充分发挥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专注力、意志力等重要的学习质量。”

    朵儿专注地在拍摄动画

    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在他的著作《终身幼儿园》(Lifelong Kindergarten)里提到:“为了帮助孩子发展成为创意思考者,我们必须创造让孩子不怕犯错,且可以从错误中学习的环境。”第一集动画的拍摄有缺失,其实为朵儿的学习打开了新的机会。她在日记里写下:“第一个动画做完后,我仍然有不太满意的地方。打开电视观看了迪斯尼电影的片段,我发现为什么别人作品里的人物总是可以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而我的“小老鼠们”四肢动不了,也没有表情,只能走路。这可怎么办呢?忽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和妈妈请教专家后调整帧速率为4,并充分利用老鼠好动的特性,根据剧情的安排,让老鼠们或排成一列,或上蹿下跳,或围成圆圈跳舞,使画面不仅变得顺畅,更生动活泼许多。

    第一集的拍摄使朵儿获得很多经验值,例如写剧本时要考虑到角色间的互动,因此她在第二集剧本写作时就增加标注鼠哥哥的位置变化、具体写出鼠妈妈和孩子们的互动方式等。她学到了无论是剧本写作、道具制作、拍摄过程等,先做好规划才能让工作顺利地进行。

    在第二集里,朵儿和妈妈决定将帧速率调整为8,以使画面更加顺畅。当帧速率调高之后,拍摄的照片数也跟着翻倍,而为了计算每一句台词需要拍摄多少张照片,然后更合理地分配“小老鼠们”移动的速度、方向和抵达位置,朵儿的数学从100以内的减法算到1000以内,再到1000以上。

    杜威说:“对孩子来说,单是他正在创造一个作品这件事,就足以给他足够的刺激让他能够专注在这项任务上。”第二集的拍摄,朵儿增加新场景,道具总量因而翻倍,冰箱、春联、地毯、展板等更细致的家庭布置和剧情所需的道具都出现画面中,其中最有创意的就是拍出聚光灯的效果。

    为了拍出投影效果,朵儿和妈妈先将纸筒卷成一端小一端大的圆柱形,拍摄时关掉房间的电灯,打开手机的手电筒,让光穿过纸筒照射在主角身上,彷佛是剧院里唱歌跳舞的明星一样地闪闪发光,甚是好看。完成拍摄后,朵儿在日记里写下:“当我和妈妈一起来看最后拍好的动画视频,看到那段‘灯光秀’的表演时,我心里很激动,因为那是我自己最棒的作品。”

    动画中的聚光灯效果

    匈牙利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说:“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朵儿创作动画的过程里,虽然她耗费的大量时间在写作剧本、制作道具、计算帧速率、拍摄画面、编辑动画等各项细节的工作,但她完全不以为苦,反而全身心地投入,恰恰表现出“心流”的状态。

    朵儿的这段完成一个动画项目制作的创造过程中,妈妈一起陪伴在身边研讨剧本内容、想方法解决遭遇到的问题,但她并不插手动画主体的设计与拍摄,只在朵儿需要时配合她录音、架设灯光等。看着朵儿这一段“学习”经历,朵妈写下:“在创作动画的过程里,我真切地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是如何产生的。未来的成长之路,朵儿一定会遇见很多事,更多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事儿,而她要学会的便是如何面对困难,不断调整与解决问题。”

    本文介绍的三个亲子共学活动正是全球教育趋势中最主要的三个方向,分别是奠定终身学习习惯的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和融合多个学科激发创造力的项目式学习。这些前沿的学习模式并不遥远,就在你我和孩子的身边,你也可以试试看!

    后记:感谢朵妈福州金山中学陈蕾老师和朵儿金山小学邵思琪同学提供图片和文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个亲子共学活动—阅读、探究与创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sc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