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我们在聊艺术时,我们在聊什么?

当我们在聊艺术时,我们在聊什么?

作者: 书影小驿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19:03 被阅读0次

当你兴致冲冲进入一个美术馆时,期望获得美的洗礼,却发现自己除了人名记住几个之外,其他的一概不知所云。

当你大老远来看一个知名画家的作品,透过一个个乌黑的脑袋终于得见真容时,却发现,这幅作品比人群显得更加令人敬而远之。

当朋友问起这次展览的观感怎么样时,你只能讪讪道:很有趣,心里去不知道骂了多少次"美术馆退钱"时,你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艺术,真的是那么遥不可及吗,

归而纳之,当我们在聊艺术时,我们在聊什么?

美术史的三个阶段

从美术史来说,我会试图把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典艺术时期,这个时期是以再现和模仿为主,也就是通过画家的精湛的手法来将一些宗教故事和现实场景代入到现实生活中为目的的,这时候的创作者与其说是我们所认为的艺术家不如说更像是工匠,但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到了文艺复兴的时候,人们开始回溯古希腊的人体美感,开始追求个性的解放并重新审视人的价值,但这个时候,艺术还是以忠诚的记录者为主要方向,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照相机诞生了,那你再快还快的过照相机吗,你再还原,能比照片的成像更精确吗?

印象派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种通过表达对整体的把握,而不是像传统绘画一样扣取细节,用杂乱,琐碎的颜色块来表示画家在那一刻的所见所得为过渡,艺术家自己的主观想法做为主题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

而到了第二阶段,现代的抽象艺术,这下就放开了,现代艺术更强调的是观念而不是技法,短短几十年,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而且每一个都是在否定前一个的基础之上的,大家对艺术的定义也是完全混乱的,而这时,就只有破坏旧事物,创造新事物这条路了,所有现代艺术都成了短命的艺术

而到了第三阶段,是当代艺术,艺术成了个体表达的工具,作品本身并不重要,概念才是核心,艺术的时间线甚至都消失了,变成了一种无止境的自由的探索,总而言之,可以把古典艺术看作是再现的艺术,把现代艺术看作是概念的艺术,把当代艺术看作是自由的艺术

但由此,当代艺术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个体的纯粹表达会不会在某种意义上也消灭了绘画的非语言性,说的通俗点,就是作品中朴实且普世的美消失了,我们看不懂了!

相信大家都有这个体会,对于非专业的观众来说,你身边要是没个导游在旁边或者语音导览,你一开始看见作品都是一种满脸黑线的感受:这啥玩意?等看了简介和背景资料之后,才慢慢开始揣摩出背后的深意。

但问题就是,当语言成了绘画的辅助理解工具时,我们究竟看的是什么?

观念本身就是一种逻辑自洽的语言体系,当观念先于图像或者说理性取代了感性成为我们对作品的第一性判断的时候,会不会有点本末倒置了,而且你会发现某种意义上,图像多少是有一些信息传递的局限的

第一,它是图像刺激,而图像作用是在整体,中间的判断过程会少的多,第二,它很难承载更完整的逻辑叙述,譬如,文字还可以分点论述,但图像总不能分成几块看吧,第三,它无法进行作者和用户之间的双向反馈,就变成你看懂就是看懂了,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作者也没办法把他的想法传达给你。

而最后,你可能就是要尝试用一些极简炼的手段来叙述极复杂的概念,打个比方,你要是让我这整段话用一种图像的叙述手段表达出来,我也很难做到。连输入的创作过程都会造成巨大的信息流失,更不用说传达到观众那里了

美是什么

还有一个问题是,当美变成了一种概念的争夺,美的标准无法达成一个共识时,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它呢?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会发现,在观展时,最能吸引听众的一个说法是:看啊,这里面最值钱的就是这件。立马就一大堆人围上来了,即使看不懂,也能啧啧称奇,不管是真看懂了还是假看懂了,这里面背后的原因值得细细推敲

即,金钱取代或者成为了艺术唯一的“价值”,当艺术无法被定义时,就出现了一种最暴力最简易的评价方式:它值钱啊,值钱的就是好东西。

它背后说明的是,艺术和资本紧紧捆绑在了一起,艺术家和资本家,不管情不情愿吧,都成了这个体系下的共同体,这里我觉得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安迪沃霍尔的一话:"人们为什么认为艺术家很特别?那只不过是份工作而已。"

更多人喜欢的,更多人所拥垒的,能说服更多人的就成了艺术的代名词,但有没有发现,这几个定义和资本所引发的消费主义其实是有很多重合点的,我们其实是把艺术的定义从艺术家手里夺过来,放到了大众手里

应该说,从杜尚开始,文学,艺术就已经开始了大众化的过程,而到了安迪沃霍尔那里,就把那层欲罢还休的遮羞布毫不留情的撕下来。

而资本就是将艺术去神圣化,用价格来衡量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

以上,可以理解为艺术商业化的过程,但商业也同时被艺术化,比如,一个带有艺术设计的商场更容易获得顾客的亲睐,商业如果和艺术联名,自身的价值也节节攀高等等。

那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真的就无法欣赏到艺术的美吗,只能被这些概念搞的晕头转向吗?在这个充满主观概念的艺术世界中,我们该如何与艺术自处呢?我们又如何知道哪些才是打动我们的艺术呢?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说到,艺术中独一无二的光晕在泛滥的复制品中消失了,而艺术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也消失了

有鉴于此,笔者给出一个“独特”的审美:什么是艺术?让你产生占有欲的就是艺术,像艺术品的复制品其本质来说,就是一种占有欲的体现,你无法得到原品,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占有它。

蒙娜丽莎为什么有名,除了那些自身的传奇故事之外,更在于,它以复制品或者再加工作品的方式充斥在生活周边,即使你不去购买,也不得不承认,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让人类对它升起了占有欲,那么对你,个体而言,走进展区,那个能让你想把它抱回家的展品,对你而言,就是艺术(只要你不真的这么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在聊艺术时,我们在聊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un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