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苑》(41)
减字木兰花
此调为《木兰花》变调,即以本调减字而成,又名“减兰”、“木兰花令”等。双调,44字,上、下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转两平韵,平仄韵俱不同部。词谱:(略)
苏轼:减字木兰花 . 己卯儋耳春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译文】:
春天里,泥塑的耕夫牵着泥土牛,扬起泥鞭杖;春风无限,来自海上。这春风便是乞求来的春工。它吹暖大地,催生万物,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农家户户挂起春旗,贴上用纸剪成的春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我觉得此地不像天涯,那漫天卷起的杨花好似雪花。
【简析】: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苏轼在惠州(今广东惠州)贬所又被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安置。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初春,胸怀豁达的苏轼,写下了这首热情礼赞海南之春的词作。
词的上、下片首句都写海南民间立春的习俗;接着写春风的温暖和神功;再次写海南美丽的春景:桃红似肉红,杨花似雪花。词人以早春中原可降的雪花来比喻海南的杨花,别有情意。所以他感叹:这海南蛮荒之地“不似天涯”。在他的笔下,海南的春天里,春风徐徐,桃花灼灼;春旗飘动,杨花纷飞;人勤春早,备耕春耕。充满了明媚而繁忙的春景。词人由衷地赞美海南的春天,充分表现出他视海南为第二故乡的亲切情感,以及随遇而安、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大量使用同字,即把一个字或词重复地使用,是修辞上的一大特色。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两个“风”字,两个“红”字,两个“花”字,丝毫无堆砌、累赘、雕琢之弊,而是间隔工整对仗,朗朗上口,增添了对海南春天赞美的浓厚色彩和情感,达到了富于感染力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1>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2>儋(dan第一声)耳:地名,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3>春牛春杖:用泥土塑的牛和杖。古代风俗,立春时,用泥人挥杖鞭打泥牛的仪式,象征春耕的开始,也称“打春”。<4>丐:乞求。<5>春幡春胜:海南民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贴春天的剪纸图案,以示迎春。<6>杨花:柳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