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语文阅读
——由儿子背诗说开去
也说语文阅读儿子在自己阅读《半小时漫画》系列书时,对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甚是喜欢,每天都要背一遍,还要问几个问题。一连几日,都在问“李清照为什么思念项羽?”“是不是因为项羽是西楚霸王才思念?”“江东是哪里?”刚开始,我也跟着一起背,也“嗯、嗯”回答他的问题,但他的问题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深刻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妈妈,我也真得反思反思了。
儿子对于李清照,对于项羽知之甚少,但是在他的反复朗读中,有了自己的发现,也有了自己的体验。这大概就是原生态阅读吧。原生态阅读,就是学生在不受外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知识积累出发,阅读文本时获得的一种情感体验。再回过来看看儿子读《夏日绝句》,他的问题不就是我们需要读懂的问题吗?他在和文本对话时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并能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文本解读。我们常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一千个读者各自进行原生态阅读的结果。
乔治·布莱认为:“文本解读是读者向文本的敞开,读者把自身体验融注到文本的生活表达中。解读者希望在对这种他人的世界的感悟和体验过程中,扩展自己的世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意义。”虽然儿子不懂什么是文本,也不懂什么是建构,但他读懂了,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在教学中,我们精彩的导语,详细的知识链接,让“主题先行”,学生对文本没有了在场的体验,也没有了阅读期待。教学过程从一开始就按着教师的意志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仅有的一点思维活动也是在教师预设的圈子里打转,无法跳出教师的佛掌心。虽然有时也注重了师生交流,但这种交流往往是单向的,即教师发问,学生来回答。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最终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种“ 结果启发”式提问,“诱导式”发问往往会养成学生思维的依赖性、懒惰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主动思考问题的激情,进而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慢慢流失。真的是“认认真真学死了”。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每个人都会谈阅读的重要性,甚至媒体的大肆宣扬让语文阅读变得深不可测,但是,回过头来看,阅读不就是读懂吗?
可是在教学中,我们为了教学目标,为了教学进度,一路赶一路跑,我们留出时间让学生消化文字和语言了吗?学生真的读懂文本了吗?
肖老师说过:“ 不要赶着学生走,一定要真真实实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读文章、品味语言,去思考探究问题,课堂一定要让学习真实发生。”
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当然,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我们一定要引导,不能只强调个性体验而忽略了文本的审美性。原生态阅读教学不等于漫无目的,让学生随便乱说一通了事,更不意味着教师不做任何计划和构想,相反,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更宽更深的层面去充分构想和设计。
让语文回归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语文的思维解决语文问题。这可能也是语文的原生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