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河流云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0149/eb8011dc3fd047f0.jpg)
读完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中关于戚继光的第六章,戚继光不再只是一个存在于影视剧中的完美英雄,而是一个真的明朝人,——身处彼时彼世,自然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文化的浸染,既可以爱兵如子、勇武善战,也难免好色媚上,迷信宗教,也曾经鲜衣怒马、挥斥方遒,可最终还是贫病交迫,孤寂而逝。
有明一朝,文官政府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重文轻武的风气上自朝堂,下至乡野,无处不在。正是基于对现实政治的这种清醒的认知,戚继光才不得不压制作为一个天才将领的敏锐性、行动力,以一种妥协的方式,在文官集团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颇具技术性的调和各式各样的矛盾,甚至当组织制度上无计可施时,就在私人关系上寻找出路,比如结交谭纶、张居正等重臣,以争取军事上的话语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0149/44dfa9a3533979a7.jpg)
这或许会在个人道德品质上留下污点,但却是在文官集团进入成熟阶段的大明中印叶唯一可行的方式。故而相较于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将俞大猷的屡遭申斥、难酬壮志而言,戚继光的这种抑己自污、投其取巧的手段正是他能扬威宇内、建功立业的保障。而令人更加尊敬于他的原因恰在于此——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才能当成自己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是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家卫国的手段。
孤独的天才将领与圆滑的成熟政客集于一身,使得戚继光既能在疆场上整军备战,屡建奇功,又能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为战备战事争得一定的主动权。
真大丈夫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0149/6e8ef79196786b7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0149/65020866856dc09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