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处在不自信时,会有很多对自己的怀疑与否定,这时的自己会被自责、失望、愤怒、甚至是绝望等情绪所包围,人的能量是处于负面向下的状态。
而在这些情绪背后,是人们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更好的深层渴望。
好多的内耗也是来自于这里,人在不自信的时候,往往内在会有两个自我的声音,一个是那个理想化的自我,而另一个是现实的自我,而这两个自我往往处于冲突或打架的状态。
好多的拖延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因为理想的自我太想要获得那份高的成就,而现实的自我越发缩手缩脚,生怕自己出错,达不到理想自我的成就目标,于是便迟迟不敢开始。
这就好像在一个单位中遇见一个凡事百般挑剔指责的领导,他的下属势必成天畏手畏脚,很难做出有创造性的工作。你会希望这个领导如何去做呢?而这个下属又需要如何去做呢?
答案不言而喻,需要双方的和解,需要双方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领导者要有更多的信任,而下属则要有更多的解放。
一个人的内在一旦不再打架,而是和谐的状态,他便能够拿出100%的精力专注于当下的事情,基本上这时便能体验到胜任感。
一个孩子在学习上遇见厌学的状态,大多是内在情绪困扰所致,或者还有其他的困难和压力,使他不能全情投入到学习中。
这就需要我们透过厌学的表象,看到孩子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尤其要看到他向善和向好的动机,并给予肯定;还要看到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及时给予他所需要的帮助。
但有时往往正是强烈的成就动机导致了内耗,如果只是肯定这份成就动机,又可能会强化了人们的那份紧张感。因为这份成就动机背后亦有更深的动机,那是深层的情感需求,人最害怕的就是不被爱、不被喜欢、被抛弃、被嫌弃……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那份稳稳的安全感,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的稳固等;
对于成年人则是需要直面自己过往经历中的那份恐慌感,让自己的内在关系和谐,从而让自己能够安定下来。
每个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来,从人的遗传性质来看皆具备了能够生存下来的功能。即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带来限制和羁绊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心理建设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不断的实践和行动,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在生活中找到那份胜任感。
不自信的时候,往往会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能力却恰恰来自于实践的积累。从小事着手去做自己完全能够胜任的事情,在这份胜任的体验中逐渐增加自己的自信感。
完全能胜任的小事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哪怕是家庭卫生的清扫,都可以让自己积累小小的成功感。
只需要练习把精力放在手头的事情上,积累当下完成事情的体验,这也是在练习让自己的能量聚焦,能量最聚焦的时刻,便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如同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状态,无论是游泳、跳水、排球等任何一个体育项目,运动员只需要全力以赴做好他正在做的每个动作,就可以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
放下任何的杂念,安心的去做当下的事情,就可以让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
能发挥自己便是成功,能够超越自己就是了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