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听到“同性恋”这三个字,你的第一直觉是什么?
变态至极?垃圾无疑?阳光帅气?安静内敛?缅怀哥哥?
第一次听到同性恋这个词已经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了。但有那么几年,中学时代吧,一直觉得同性恋只会出现在小说中,连影视剧中都很少涉及。以至于好奇心驱使,我有段时间一心盼着哪天能在某个地方偶遇一个,甚至一对......等着等着就忘却了。
现在提问你,你觉得国内哪个城市的同性恋数量最多?
我心里是没有答案的,也打心底里不会相信官方非官方统计的任何相关任何数据。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当清楚的:同性恋人数与当地总人数成正比。
所谓大概率事件,就是说你等不到的原因只有一个:时机未到。
说回我与同性恋朋友之间的缘分缔结吧。
那是在初至法国求学的一个盛夏,和室友去附近公园打乒乓球的路上遇到了另外几个女生同胞,各自手上的球拍促成了彼此之间的开场问候:
“打球呢?一起吧?”
“好!”
国球就是好,一下就结交了好几个友好热情的小伙伴。当时就对其中一名短发女生的印象比较深,随性的穿着打扮什么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给人感觉就是好酷啊,个子不高,皮肤白皙,行为举止干练且不粗糙。
紧跟着,就从一个我们的共同好友口中得知,她是同性恋,天天跟她一起的另一个女生就是她女朋友。莫名有点兴奋,终于,不仅见到了“真人版”的同性恋,还交了朋友。
然而这种兴奋的感觉前后也就持续了大概3秒钟?因为下一句听到的就是“我们宿舍楼里面大概10个重庆女生,6个同性恋”。我猜我当时的表情应该是像极了刚进城,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民大兄弟,一脸愕然。
很快,我结识了她们圈中更多的同性恋朋友,畅聊中各种调侃扯皮,百无禁忌,倒显得我多虑了。
再接下来一个月左右时间,同性恋友人好像开了闸一般涌入我的生活。
开学入班,班上4个法国男生,仅有1个异性恋;学校食堂结识了一个同城老乡,你可知道我中学时代期待与你偶遇多时,我们怎么会漂洋过海来这里相会?!校园里大家草坪上席地画圆而坐,目测辨别在场的同性恋数量仅次于异性恋;夜晚学校附近酒吧街的“同志酒吧”人满为患,笑语不断......
一时间,我突觉哪里不对:为什么同性恋这么大的一个人口基数,在国内20年间我一个都没有碰到呢?不应该的,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两年后我作为交换生去到了阿根廷,同层室友中有一个阿根廷小伙,楼下住着一个法国男生,没多久他们就轰轰烈烈开始了一场跨国之恋,也收到了来自我们好邻居四面八方的祝福。
又想到一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七九大道(全球最宽的街道)上遇到的两个深情拥吻的男同志,南来北往行色匆匆的路人成了3D动态背景,除了我内心泛起的一点涟漪,并无其它任何异样。
阿根廷这个曾经富得流油的国家,却在后来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沦落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而这个画面,也似乎恰恰印证了这个国家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这一路走来看去,我也就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会觉得重庆或者国外的同性恋者出奇地多呢?原因简单地很: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足够尊重,开放,包容,以至于这里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可以做到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人的善,有时很安静。
而欠发达地区的同性恋朋友们,则着实承担了太多莫须有的压力,背负了大量本就不应该存在的负担。最悲伤的是,他们竟没有被知道的权利。
人的恶,有时很无形。
恋了,就大胆爱吧!一座城市的精彩本来就是人人有份。
如若恰巧你的伴侣和你同性别,勿觉不安,因为最应该站出来挺你的,就是这座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