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书籍记载,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一句话:“不带评判的观察是人类智慧最高形式”。
今天把《天道》这部电视剧看完,看到后面就想起一开始丁元英说他救不了任何人,王庙村的人只能自救。
发生了被乐圣公司控告的事件后,三个人选择了退股份,而亚文却在那个时间选择带人带钱加入。
同样,官司打赢后,刘冰的反应让丁元英知道他不是真心想在公司做,故而设计了幕后资料一事,且丁告诉刘说千万别拿这个去做任何要挟人的事情。
刘冰最后把自己完全搞砸,就是因为他去用这份所谓的幕后资料去要挟别人,杀死他的是他自己。
由于每个人知识局限性,遇到相同的事情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同的,选择也就是不同的,发展的方向也会完全的不同,而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是“自己”。
每个人都自带一套固有的价值规范和情感偏好,特别是在事件中的参与者或者利益相关者,这种自带的“有色”眼镜就是用来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
古语才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晚上重新听股票老师讲交易系统的时候,提到了关于客观性对交易体系的重要性。
如果想要做到相对客观的状态,就需要留意自己所秉持的价值规范。
举例说:有个男性站在你我的面前,我们都认为他是男性,这就是相对客观。
我认为这个人不好,你认为这个人好,这都是我们各自价值观带来对这个人的评价,也就是这个男性符合/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部分投射出来而已。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其实都是主观性的客观,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的延伸。
如果你的生命充斥的都只是主观性的客观,又如何真正去看清楚自己、看清楚别人、看清楚发生呢?
妙,不可言。
今日探索:一件事发生,留意下你脑子里面会闪现什么?它“客观”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