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故事之愚公移山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6:23 被阅读0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汤问第五03总第066篇

    列子说,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八千丈,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山北面有位愚公,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两座山居住。苦于大山堵塞了从北往南的去路,出入要绕着山走,于是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和你们用毕生精力铲平这座险峻的山,使道路直通到豫州的南边,到达汉水的南边,可以吗?”全家人纷纷赞成。他的老伴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土丘,能对太行、王屋二山怎样呢?而且把挖出来的土石放置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投放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人,分为三班,敲石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有个寡妇京城氏,有个男孩,刚到换牙齿的年龄,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冬夏季节变换时,才能回家往返一趟。河曲一位叫智叟的人笑着劝阻他们,说:“你不聪慧也太厉害了!凭你快要死的年纪,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毫毛,又能对土块石头怎样呢?”

    北山的愚公长叹地说:“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得无法通透,还不如寡妇小孩。即使我死了,有儿子在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啊,而山却不增加,为什么要担心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无话回答。

    操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们挖个不停,便报告了天帝。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山,一座放到朔州的东面,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面。从此,直到冀州之南、汉水之阴,就没有山丘阻隔了。

    感悟一:究竟何谓“智”?何谓“愚”?

    列子故事之愚公移山

    一个平常人,想要搬走一座山,被称为“愚公”。一个聪明人,很清楚凭借个人的体力无法搬走一座山,而且跑去劝阻别人,体现出了对别人负责,被称为“智叟”。愚公“愚”在对物质现实的轻视,而精神力量却无比强大;智叟“智”在对物质现实的所谓看透,却不相信人的精神和意念能够支配物质。

    有形物质是死的,死物质世界的问题,主要依靠科学来解决。可是,人的精神能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实质是什么?源于什么?跟所谓的暗物质、反物质、太阳黑洞、量子纠缠等是否有着某种联系?能否调配物质资源?却没有确准答案。

    但是不管如何,从故事的结果看,人的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当然,愚公的精神信仰是相信生命,更相信生命永恒,把人类横向的人群和纵向的祖宗、子孙看成了一个整体,看成了能量的延伸和延续,其中包含着无限的正义、正能量。可见,列子是生态链可持续发展思想第一人。

    所以,究竟看透“物质”更智慧?还是看透“精神”更智慧?除了传统文化故事,我们从历史伟人、文化大师的人生状态中,或是从精神专注而感动国家、感动人类的事实中,也能看出哪个答案更为正确吧!

    列子故事之愚公移山

    感悟二:故事中的人物

    愚公将近九十岁了,精神依然强大和自信,无所畏惧,无衰老表现,可以想象其身体的健壮。愚公的家人也挺特别。当愚公提出移山时,他们竟然纷纷赞成。难道愚公的精神,业已铸成家风,练就素质,并且凝聚力如此强大和神奇吗?

    列子所讲的故事,又无比真实和细腻。为何只有愚公的老伴对移山提出了疑问?或许因为女人是男人的贤内助,需要探实丈夫的诚意和决心,且为丈夫补足可能的漏洞;或许因为女人仁爱心软,担心亲人吃苦;或许故意做个没觉悟的人,从而方便协调与邻人的关系呢。

    还有作为邻居的寡妇和小孩儿。他们为什么如此热情且兴奋地支持愚公一家呢?因为寡妇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冷暖滋味,而孩子没有受过利欲诱导,凭的只是生命的真正情趣、灵性及天性。

    感悟三:故事结局

    难道人间真有可以任意支配物质的所谓“神”和“帝”吗?恐怕我们真的需要求证一下,相信和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愚公对智叟说:“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与智叟,其心皆可谓之“固”,然而,智叟之固,却是“不可彻”的。一颗赤诚之心,必然顺物之性,率性而为,怎么可能固不可彻呢?心是能量之源,既然限定了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是一切的门户。愚公移山的成功,不就在于心的一个“诚”字、“帝感其诚”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列子故事之愚公移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kj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