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宝藏是民间传说的三大主题之一,在世界各地经久不衰,如金银岛的故事、日本赤城山四百万两黄金、西班牙沉船、纳粹油画山洞等。大部分的宝藏传说都虚无缥缈, 所谓藏宝图和藏宝口诀也都不太可信。但假如运气足够好,传说也可能真的变成现实。
这样的好运气落在了成都以南50多公里的的彭山县江口镇上,这儿是府河汇入岷江的交叉口。一直以来,当地都流传着这样的童谣: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童谣中能够买尽成都府的宝藏,就是四百年前张献忠军队在此战败后沉没的运宝船。
石龙原开凿于宋代伏虎寺山门外,石虎在文革期间被毁,石龙石虎相对之处,正是江口沉银遗址所在地。明朝末年,张献忠和李自成一起在陕西米脂起义后,在各地流动作战。他一生五次攻打四川,最后一次终于攻破守军,顺利入蜀,在成都建立的大西政权,定年号大顺。后由于不得民心,不得不离开蜀地,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被明朝参将杨展在江口处阻击。江口之战非常惨烈,双方损失都很惨重。而张献忠的船队也被击沉殆尽,所携珠宝纷纷沉落江底。
江口鸟瞰,江口是两江汇合之处,自古以来就是通衢码头和军事要地,从这溯流而上五十公里就是成都府了。江口山上还有著名的崖墓,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学者曾在此考察,发掘出包括摇钱树在内的一系列珍贵文物。杨展起初不知道击沉船只中装载了张献忠的财物,后来有渔人打捞上来部分金银,杨展才“始取以养兵,故上南为饶。”
江水湍急,杨展是如何打捞的呢?沈薰蔚在《蜀难续略》记载:
(顺治三年),逆之焚舟北走也,一舟子得免,至是诣展告之。展令以长枪群探于江中,遇木鞘则钉而出之,周列营外,数日已高与城等。”
由于张献忠携带的金银锭大多藏在木鞘中,因此杨展下令用长枪插刺江底,查到装有银锭的木鞘后就小心翼翼地提上来。没过几天,木鞘就堆得和城墙一样高了。
藏银的木鞘,将木头中间掏空,银锭摞在一起装填其中,外用铁箍箍上。杨展此次虽然所获颇丰,但并未打捞出全部沉银。乾隆五十九年冬天,还有地方官员组织民伕打捞,“捞获银万两有奇”。但由于打捞成本太高,入不敷出,于是作罢。咸丰三年一位翰林院编修发现当地居民在江中打捞到“其色黑暗”的银子,于是组织人查访:“若知其处,设法捞掘。”不过由于江底泥沙覆盖,加上洪水冲击,剩余沉银大多在泥沙层之下了,因此再无大量打捞的记载。而具体沉银的位置,也渐渐无人知晓,在不同人的记载中沉银地点也截然不同。
直到近年来,随着江水水位的下降,以及采沙业的兴起,江口地区才又陆续出水了一些金银器。但由于遗址位于江水之下,保护难度很大。自2013年起,发生了多起盗掘事件,其中包括“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该案侦破后,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八件之多,包括一枚极为珍贵的“永昌大元帅金印”。
这枚金印是国家一级文物,印背为虎钮,可以和印身分离。为了防止遗址进一步被不法分子盗掘,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各个单位,开启了水下考古方案。
水下考古听起来似乎不太难,但实际上实施难度特别大。首先,我国并无内陆水域水下大规模考古的先例,以前顶多是知道水底有个东西,让潜水员下去抱上来就行,这种水底泥沙下的考古尚属首次。其次,水域面积那么大,到底选哪一块开始挖呢?最后,在流动的岷江考古,如何解决湍急水流的难题呢?难不成要把岷江拦起来吗?
经过激烈的探讨之后,大家决定:就是要把岷江拦住。
当然不是要像建水电站那样拦腰截住,而是在枯水期堆造围堰,沿着一边江岸把发掘区围起来。再用抽水机抽干堰区内的水,在裸露的江底开始考古。
江口围堰发掘现场鸟瞰图。这个方案听起来就无比烧钱,就算可以顺利执行,假如最后什么也捞不出来,考古单位的辛勤付出先不提,面子上也过不去。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高大伦院长认为,考古就和地址勘探一样,并非一个钻孔下去,就立马能喷油喷气。考古也允许犯错,允许在失败中获得经验。
结果在围堰区内挖掘排水沟时,就已经出土了数百件文物,考古人员们的信心大增。在为期三个多月的一期发掘中,发掘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出土了各类文物30000余件,包括各种大小的金银锭,册封后宫的金册、明朝藩王的金印册、沉船构件等。17年底到今年年初的二期考古中,又出土了文物12000余件,其中包括三眼火铳、蜀王金宝等重量级文物。
被切割的蜀王金宝。明代藩王就藩时只颁布金册,金宝世代沿用,也就是说每个藩王府中只有一枚金宝,极为珍贵。这件残缺一角可以看见“蜀”字,表明是蜀王府所用之宝。 上为三眼火铳,可以齐射和连射,弹丸用完后,还可以作为铁棒,抡起来就砸。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已发掘的探方面积,只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左右,这就意味着,在将来还有很大一片区域可能会继续有珍贵文物出土。
江口沉银遗址出土文物中的先头部队,已奔赴到国家博物馆的展厅中,尚带着蜀地岷江的氤氲水汽,静静着躺着那儿,等着我们惊叹虚幻传说变成考古事实的奇妙故事,等着我们去了解它们背后承载着的四百年前的动荡历史。
请继续关注下一期内容:张献忠江口沉银背后的故事,并不只是亮闪闪的金子和银子。
致谢:编辑团 老宋、二十八年蝉;部分配图来自于网络,其他由柳贯鱼拍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