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第十二组——梁雨 孙玲玉
案例名称:《我是小小音乐家》
科目 :Mixly
教学对象: 四年级
课时 :90min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组的概念;
(2)熟悉条件结构的使用;
(3)掌握“播放声音 管脚#”的相关概念和使用方法;
(4)理解并学会基本音阶的模块编写;
(5)探究“7键电子琴”模块如何编写;
(6)学会连接“7键电子琴”实际电路。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对基本音阶模块的讲解完成后,自主探究“7键电子琴”模块编写,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思索编写方案以及套件连接方法,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完成Arduino套件的连接,完成最后实验,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动手实验的快乐,激发学习mixly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播放声音 管脚#”的相关概念和使用方法;
(2)理解并学会基本音阶的模块编写。
2、教学难点:
(1)根据基本音阶探究“7键电子琴”模块如何编写;
(2)学会连接“7键电子琴”实际电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的一般特征:
四年级学生在九、十岁左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过渡时期。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不成熟,因此在教学时应直观展示和抽象思考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学生的起点水平:
对音乐类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识别简单乐谱中音符的意义。能够对一定的事物进行创造性想象,但其中模仿性成分较大。
3、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分析
四年级孩子大脑发育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通过向学生展示用套件和mixly所做的基本音级电子琴,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机。四年级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让孩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质疑、学会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点;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授法、演示法、问答法等。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2、资源准备:
Mixly软件、Arduino套件
六、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知识,问学生:大家听过钢琴曲吗?钢琴可以通过按键发出优美的声音。但是大家知道吗?利用我们的套件和mixly,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小小的音乐家吧!
随后,教师使用连接好的套件为学生展示基本音级的效果。
学生活动:听老师讲解,观看老师的演示。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套件感受音乐的美好,可以开发学生的潜力。
2、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基本音级的程序代码,并进行讲解。
讲解的过程:
(1)介绍频率与音级相对应的关系。
(2)介绍数组的意义和作用。
(3)介绍播放管脚以及结束声音在程序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活动:
听老师的讲解,做一定的笔记。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学习基本音级的程序代码,了解各个模块所起的作用,为接下来做七键电子琴打基础。
3、过渡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发现基本音级函数的特点,基本音级是一个个音,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控制。而想要成为音乐家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按键。
(2)那么接下来七键电子琴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了。
学生活动:
思考并自己总结基本音级特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过渡到七键电子琴的学习,在发现的过程中,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检查与巩固。
4、思考探索与合作
教师活动:
(1)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该如何编写程序和组装套件以实现七键电子琴。
(2)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合作做出七键电子琴。
(3)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
学生活动:
(1)先独立思考解决方案;
(2)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确定解决方案;
(3)编写模块,动手连接,完成7键电子琴。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上一步中知识的学习,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别人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维。
设计实验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作品展示
教师活动:
(1)教师选取做的比较好的小组邀请他们进行展示,讲解他们做电子琴的原理和套件组装。
(2)教师对不完整的地方进行补充,以及对学生的思路讲解进行指导。
(3)随后,教师展示正确完整的七键电子琴的代码,重点讲解条件结构的用法和作用。
学生活动:
(1)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汇报;
(2)根据教师的讲解对小组代码进行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别人的想法。同时,借助学生们的作品,加深对条件结构的理解。
6、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尝试自己归纳本节知识点,在老师总结后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基本音级的理解,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7、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学生们自己利用套件和mixly代码实现《两只老虎》音乐。
学生活动:
自主探索完成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
使学习延伸到了课外,对知识加以巩固。
七、教学评价
1、评价主体有教师和学生。教师评价又分为教师对全班的评价、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学生评价分为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对全班的评价主要应用的是及时反馈,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获知学生是否掌握该知识点并给予及时反馈,以及本次课结束后教师对全体学生作品做激励性评价;
3、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好想法教师要对其进行“好”的表扬,以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是在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过程中体现,老师针对学生表现对其进行表扬或激励从而给全班强化知识点并激励上台同学的学习动机;
5、学生评价自评部分是学生针对自己组作品进行反思,自己的作品哪里做的还不错?哪里还需要改进?;
6、学生互评是在老师想要学生引起其认知冲突,或同学回答问题有缺陷时其他同学对其答案的补充以及学生小组展示作品过程中进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