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身是普通而平凡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孩子需要独自面对精神发展的过程。
我们必须让孩子习惯安静地独处,否则他们会对自己产生陌生感,与自己的天性日渐疏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孩子独自一人时,便会感到不适,甚至极其孤独;而一旦没有人来填补空虚,他们就会直接面对自己沉寂的心灵。如果一个人对此缺乏适应的过程,必定会心怀恐惧。
鼓励孩子安静的独处,将会大有裨益,这样他们就能学会在无人交谈的情况下获得安宁。 乘车时段是营造这种状态的好机会。
如果我们持续受到外在活动的干扰,内心的那双眼睛就无法观察到自己内在的状态。观察力的培养有赖于静坐独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创造如此多的独处时间,以至于影响同孩子的交流。我强调的是,孩子要想健康蓬勃地成长,就必须达到”有为“与“无为”之间的平衡,参加与不参加活动之间的平衡。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
我们可以安排孩子每周花一个小时参与“沉静练习”,比如瑜伽、太极和冥想;每周花一小时独自去大自然漫步;每周有一小时关闭电子产品,同我们交谈;每花一小时静心写一篇日记;每周安静地从事一次安静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