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妹妹回家,因为她是排头,所以呢?接上她,只要不往后看,一直往前走,见缝插针,只要有空就往前钻,在第一个红绿灯能够及时走过去的话,后面基本上就会留下一大段的空白,根本就不会有同学会追上来。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是爷爷奶奶来接,爷爷奶奶接的情况,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年纪大了,反应慢
2、比较关心孩子,会先问孩子今天吃的怎么样啊?课上的怎么样啊?这样就影响了走路的速度
3、集中放学点人员密集走不快,基本上都是等前面的人走完再往前走
4、启动助动车
其实在尝试过几次以后,我发现这样快速离开是最舒服的一个方式,当然有一个劣势,就是基本上碰不到同学,也不会打招呼,那么你就看不到他和同学的相处情况;不过呢,因为好多爷爷奶奶都是骑电瓶车的,只要他们骑上电瓶车,他们依然可能在我们身边快速驶过,这时候也会有同学转过头来跟孩子打招呼,可见他的人缘还不错哦!
另外,今天又多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正好红灯了,于是呢,我们将转弯走另外一条路,可是走了几步路,发现那边在修路,环境很糟糕,于是又回去走原来那条路等绿灯,这时候呢,就碰上了,后面赶上来的同学了。所以如果想要一直保持领先,就不能走弯路,一走弯路,很有可能前功尽弃,当然会为下一次选择留下宝贵的经验。
小讨论:
1、带孩子先往前走,可以有暂时领先的优势
2、但很快,助动车会赶上来,这说明工具很重要;引申到学习,那就是学习方法很重要
3、所以笨鸟先飞,笨鸟真的成功了吗?
4、成功路上也许有很多种选择,但是有些选择有可能在某些时候是对的,在某些时候又会不那么准确,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时机。
于是我很神奇的发现,9月9号,针对同样的事情有过一些感想,但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呢?一件事情不同的时候引发的思考会发生很大的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