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归因偏差
你在路上碰到一个老板,热情给他打招呼,他却视而不见,直接走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你是不是会担心,自己是不是什么时候得罪老板了,他后面会不会故意找我麻烦?或者是生气,老板有什么了不起,摆什么架子!因为这个插曲,你这一天的心情糟糕透了。
但是,也许那个时候老板正在思考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根本没有注意到你呢?
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依据他人的行为来做判断对,而不在意促使对方这么做的原因。这样的归因偏差,往往导致我们仅凭表面原因对他人产生错误印象。
因此,最佳的做法是当我们不知道对方是在什么情况做出这种行为时,多考虑一下是否发生了你不知道的状况,这样会让我们能情绪稳定地应对,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内耗。
- 处于善意的认知偏差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为你好”的情形,父母为你好,所以帮你选择专业、工作、甚至结婚对象;配偶为你好,所以你没有了自由的社交;老板为你好,所以你的周末加班......
这些“为你好”,让我们无法按照自我心意自由活着,但是我们却往往无法狠下心说“不”,因为头脑中会有“人家是为自己好,反抗就是不识抬举”的认知偏差。
如何摆脱这种好意陷阱呢?在乎你自己的感受,只要感觉不好,就表达出来,不要因为认为别人是好意,就可以委屈和压抑自己。
- 后悔最小化的偏见
我们都很怕犯错,怕损失,怕后悔,结果往往是各种纠结,选择困难。
比如,想出去旅游,但是担心会不会下雨,能不能找到同伴,路上会不会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结果纠结半天,最终取消旅行。
研究发现,人们习惯于设想意外的可能性,为了避免痛苦、自责,而选择退缩或者放弃。
所以,有的时候,不用过分谨慎,不用追求完美的决定,不会错的选择,对自己宽容一些,敢于各种尝试,人生才会有更多绚烂的色彩,而不是在内耗中纠结耗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