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方农村80后记忆中小时候的冬天(下)

北方农村80后记忆中小时候的冬天(下)

作者: 阡陌桑田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19:53 被阅读317次

    冬天的早晨起床对我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每每上学都要迟到了,我却还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母亲就让四姐拿我的棉衣棉裤到厨屋,放在灶火上烤一会儿。待棉袄里面,和棉裤腿儿都烤热后,四姐握住裤口和衣袖迅速团成一团,抱在怀里边跑边叫着还在赖床的我。

    “老五,快起床!咱娘让我帮你烤的衣裳,热乎乎的好暖和,你再不起来一会就凉了!”听到这句话我才会一骨碌爬起来,在四姐的帮助下迅速的穿戴整齐。

    棉袄,半成品,还没上领子和纽扣~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床后跑到厨房,用母亲准备好的热水象征性的洗把脸,吃块馍再喝碗热气腾腾带有红薯块的“糊度”(玉米粥)配着一盘子“豆糁”。这样简单又家常的早餐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如今回想起来,觉得那才是真正的人间美味。

    “红薯糊度”(玉米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豆参”是我们家乡的叫法,母亲通常的做法是用大白菜的菜心切成细丝,配上用水煮熟了的咸黄豆放在一起凉拌,最后放点盐再滴两滴芝麻香油,做法虽然简单,但配着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吃起来味道尤其的清香爽口。

    老家的“豆糁”类似于这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是刚下过雪的天气,饭后我会悄悄带上一点白糖,找个干净的塑料带子装在书包里。这些都是为了上学的路上和小伙伴们自制雪糕所准备的材料。

    下了一夜的雪堆积了厚厚的一层,田地里早已是苍茫一片,乡间小路两旁每棵树的枝丫上都晶莹透亮。

    发酵后的黃豆 图生来源于网络

    上学途中,我和小伙伴就会到矮一些的树叉上取些看上去稍显干净的雪,放在塑料袋里,放上些白糖。

    用旧旧的里面印有乘法口诀表的铁制文具盒用力的砸上几下,不一会儿,袋子的雪就会积在一块变得像冰一样硬,这时一块简单的自制“雪糕”就制作成功了。

    文具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和小伙伴兴奋的争先各咬一口,真是又冰又甜又透心凉!

    有谁在下雪时穿过这种“草呱哒”?哈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村的学校,教室是没有暖炉的。为了取暖,小伙伴们最热衷的课间御寒的娱乐活动就是投沙包和踢毽子。

    踢毽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踢的毽子非常简单,用废旧轻薄的方便袋撕成许多的长条,然后用一根绳子在中间一系,完成后,抖搂开来,像个超大个的绣球。这样的毽子即轻便,又不会伤到脚,我们常常是就地取材,在一两分钟就做好了。

    脚冷时,小伙伴们就开踢,这种毽子没什么花样,就是比赛看谁踢的最多。

    只能说类似于这样,又不太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有时也会玩那种可以踢各种花样的毽子,中间用一个铜钱或薄薄的带圆空的铁片,四周系上彩色的毛线,最后剪成10厘米左右的长度,这样的毽子做法其实也非常简单,只是要特意找需要的材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小时候还是更喜欢那种大一些的用塑料袋做的那种。随意玩上几分钟,脚就不再冻得麻木,开始变得温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小时候玩投沙包这个游戏不同于现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玩的那种,站在一条线前,投到一个篮子里那么简单的玩法。

    那时参与投沙包的同学可以有很多,男生女生都可以一起玩儿。一群小孩儿平分成两组。在地上画两条平行的直线,当然两线之间要尽可能的离的远些。

    丢沙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组先派出两个同学负责在两条线外来回投沙包,类似于两个人打羽毛球一样。不同的是,另一组小朋友要集体站在两条线的中间位置让两头的两个同学用沙包来投掷。

    丢沙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是沙包砸到谁的身上,又没有被接住,那这个人就算被淘汰出局。若是剩下人队友里有人接到了投掷过来的沙包,那么这队就又得一分,可以复活一个曾被淘汰的队友。

    直到这组队员完全被淘汰了,就该和另一组的人交换任务,轮到他们投掷另一组的小伙伴们了。

    丢沙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特别喜欢玩这个游戏,因为在躲避沙包的时候来回跑着会很暖和,偶尔还能大显身手的接住一两个,感觉超级兴奋。

    “碰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时候Get到的第一个手工技能就是自己缝沙包。找来一块结实的旧布,剪成6个小正方形,先把其中四块缝在一起组成一个方形的筒子,再把剩下两块补在两头,缝合,留一个小孔,把整个沙包翻过来,装进去一些黃豆,不能装的太实,不然,不小心被掷到脸上会很痛。最后,缝上那个小孔,一个沙包就大功告成。

    沙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学校能活动的也就是课间休息的几分钟,等上完所有的课捱到下午放学,脚还是会被冻得木麻几乎没有知觉。

    我跑回家鞋子一脱就立刻把脚放进被窝,这时母亲就会用一个打吊针时用过的玻璃瓶装上热水当热水袋,放在被窝里我的脚边给我暖着。话说,那时打点滴的瓶子质量是真的超好,滚烫的开水装进去,那厚厚的玻璃竟然也不会炸裂。

    小时候的“热水袋” ——吊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不了多久就到了我最喜欢的是晚饭的时间。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时母亲经常会蒸一大锅馒头,而在蒸篦之下同时还煮了半锅红薯。

    每当母亲喊一声:“馍熟了,都过来‘喝汤’!”“喝汤”我们家乡的方言,意思是:吃晚饭。母亲喊过这一嗓子,姐姐们就会应声跑到厨屋。

    “糊度” (玉米粥)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一直帮母亲烧火的父亲就会来到堂屋把坐在被窝里的我直接背到厨屋的柴火堆里,让我坐在他原来烧火的位置,把我穿着厚厚棉袜的脚放在添柴的灶火口烤火。

    冬天,那是整个家里最暖的地方。那也是我关于冬天最温暖的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厨屋里因为刚烧过柴火的原因,整个房间烟雾缭绕,但非常温暖。灶台旁边的风箱上永远都放着一盏煤油灯。母亲掀开锅盖,香喷喷的馒头和带有红薯一丝丝甜味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这阵热气来袭,煤油灯那微弱的光剧烈摇曳,几乎熄灭,热气散开,桔黃色火苗瞬间恢复挺直变得明亮。

    煤油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母亲麻利的拿起一个个热得烫手的馍放进用高粱杆做成的框子里,把篦子拿起,露出了一锅煮得都要裂开的红薯。

    母亲把它们拿出几块放在盘子里,分给我们姐妹几个,而我最喜欢吃那种贴着锅边被半煮半烤似的流着糖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父亲、母亲和姐姐们或站,或蹲,或坐在柴火堆里,一家人都围着灶台,手里拿着热乎乎的红薯有说有笑。有时母亲还会把红薯压成泥洒上些白糖,再添些水及一些带着焦香味的杂粮“炒面”(炒熟的杂粮面粉),用筷子搅拌,和成又香又甜的“红薯炒面”。那是母亲最爱吃的味道。

    “炒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会儿家里很穷,晚上很少炒菜,每次母亲都会让父亲在烧火的过程中烤几块“豆瓣酱”出来。

    “豆糁” 这种是圆球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家乡的那种发酵后的黃豆放上盐做成一个个饼状或窝窝头的样子,晒干后可以保存整个冬天。每天吃的时候就用炭火烤制的两面金黄,会有一种特殊的豆香。

    “豆糁饼” 图片来源于网络

    配上刚出锅的馒头我们姐妹几个倒是吃的十分香甜。吃完若是口干,那就随手在锅里盛出一碗煮红薯的水,这顿晚饭就算是圆满了。

    在那寒冷的冬夜,屋外洋洋洒洒的飘着鹅毛大雪,屋内在煤油灯微弱的光的照耀下,一家人能围在暖暖的灶台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食物,那样的晚饭虽然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心里却会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满足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老家的晚上再也不见煤油灯的影子,但那桔黃色的灯光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摇曳,让我至今难忘。

    而今身处南方,每到冬天总是细雨绵绵。每到此时总是又开始怀念小时候在北方的冬天,那样一个个寒冷的冬夜里,一家人围在一起的幸福与温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方农村80后记忆中小时候的冬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fi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