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人》是在一种老妇人回忆青春岁月的基调下拉开帷幕,不到十六岁的杜拉斯在西贡一所中学读书,在往返永隆和西贡的湄公河渡轮上,她邂逅了那个名叫黄水梨的中国人。
一个中国青年和一个法国白人少女的相遇成全了短暂的、离经叛道的、炽热的爱情。
电影中用少女宽大的不合身的裙子,暗示着少女的窘迫和寒酸,但她举止又透露出某种早熟的诱人的隐约的性感。
当她向黄水梨的黑色豪华轿车徐徐走去,并且在他的车窗上深深地印下一个香甜的吻,简直令人感到头晕目眩。
而男青年黄水梨衣着体面,温文尔雅,衔一根英国香烟,坐在一辆黑色豪华轿车里,暗示着他的富有和体面,权力和财富可能是一种春药,有意无意的吸引着杜拉斯。
故事的后来,他们开始频频约会,女孩情感暧昧,举棋不定,一直说她不知道、不在意,男人却状似爱得如痴如狂。
电影结局是种族、年龄的距离和家长的反对,让他们注定无法结合。一年半后,女孩乘船回法国,这段火热水深的爱情无疾而终。
年近古稀的杜拉斯,依然记得关于这个中国男人的所有细节。她说自己当时完全是盲目的,她爱这个男人对她的爱,以及情欲本身。
有人看完后疑窦丛生,这是一个纨绔子弟爱上法国的年青少女吗?我不太能共情。
他们有爱上吗?不就是纯粹的肉欲?
在萨特眼里,他们之间是什么呢?虚无的自由人吗?
男主看似无奈不能选择,但他选择了。他们都有选择的自由,他们选择了不在一起。
萨特举过一个例子,二战结束很久以后,一个在逃的纳粹高级军官艾希曼被抓捕了。
在接受审判时,艾希曼为自己开脱道:“当时屠杀犹太人是别无选择,因为我是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我没有选择的自由。”
然而,萨特说,这是自欺欺人,你当然有选择,你可以选择叛乱谋反,你也可以选择当逃兵,你还可以选择自杀。实际上在纳粹官兵中确实有人做出了这些选择。
但,艾希曼选择了服从命令,这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别无选择。
声称自己没有选择的自由,只是自欺欺人,只是因为不愿意承担选择的责任。
也许,真相更可能是:很多人的借口,不过是精明计算后的结果,因为只想享受欢乐的过程,却不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
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别得了所有便宜,还给自己找太多借口。别让别人伤心了、失望了、痛苦了,还以为是自己的错。
正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有缘相遇相爱,也是一场造化。还望多点真诚,少些套路。爱得爽快,分得明白,于人于己,都不失为一桩得体美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