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一环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
三国圣地成都武侯祠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汉昭烈庙为祀刘备的庙汉昭烈庙为祀刘备的庙。 明代初年,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封蜀献王。他来到成都后,看到南郊“武侯祠”与“昭烈庙”并立,特别是目睹刘备坟茔“孤冢累然”,冷落凄凉;而旁边的武侯祠却“丹碧岿然”,宏丽壮观,心里很不是滋味。
朱椿在动了一番脑筋后,为刘备整修陵庙时,提出武侯祠逼近“惠陵”,于祀制不合,并以“君臣宜一体”为由,把诸葛亮请进了昭烈庙,置于殿东,关羽、张飞置于殿西。因此,从此汉昭烈庙就被叫武侯祠,而且从西晋时就一直存在于昭烈庙“西偏稍南”的武侯祠就逐渐被废弃了。
明良千古这块“眀良千古”的匾额,悬挂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二门正上方。清康熙11年,由四川提督吴英撰写,取“君明臣良,千古垂范”之意。
诸葛亮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
汉昭烈帝 刘备 (161-223)“惠陵”是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
锦里古街紧邻武侯祠的是“锦里”古街。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
2012.12.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