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与西湖的不解之缘(三)

苏轼与西湖的不解之缘(三)

作者: 安然如你 | 来源:发表于2023-08-24 23:18 被阅读0次

元祐年间,在党派之争中,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四面受敌,不幸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焦点人物,许多人不遗余力地要把苏轼掀翻在地。

朝堂之上赤裸裸的权利之争,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令苏轼心力交瘁,且深感厌恶。所以,最终苏轼决定,辞职不干了,或者去外地任职,不在中央干了。

经过几次申请,到了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三月,朝廷准许了苏轼的请求,批准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浙西路兵马钤辖兼杭州知州。就这样,苏轼第二次来到了杭州,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七月,苏东坡抵达杭州任职。这又是一个迷人的夏天,又是美丽的江南,真是“浮生一梦,物是人非”啊。谁能想到,在走过了漫长而坎坷的十五年之后,苏轼还能亲临西湖的浓妆淡抹,还能再次沉迷于西湖的迷蒙雨雾。

苏轼为官一生的足迹,北到河北的定州,南到海南的儋州,东到山东的登州,西到陕西的凤翔,他几乎踏遍了北宋的疆土。在地方任上的任期,有的只有任命,还没到任就另有他任了,有的有实际任期,长的有三年,短的则只有数月,在登州的任期最短,只有5天。只有杭州,苏轼两度赴任,前任通判,后任知州,两届相加长达5年之久。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苏轼与杭州之间、与西湖之间有着命中注定的缘分。

当然,苏轼第二次来到杭州跟第一次很不一样。此时,他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者了。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的人生低谷和翰林学士的仕途高潮之后,与十五年前的那个青春浪漫,还有一些孩子气的通判相比,作为一把手知州的苏轼,已经是相当的老成了。这种老成的表现就是,作为一把手的苏轼比当年作为二把手的苏轼,少了一些闲情逸致,而更多了一些对民生的关怀。

对民生关怀的具体表现,当属苏轼任杭州知州期间的政绩。我们都知道,“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而这个苏堤正是来自于苏轼,是苏轼任杭州知州的一大政绩,即“疏浚西湖,挖泥成堤”。

有关苏轼和西湖、和苏堤的故事,我们下回继续。


以上内容来自于《不合时宜——东坡人文地图》。

相关文章

  • 苏轼与西湖的柳树

    苏轼写西湖的诗并不多,但无一例外都成个歌咏西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是很...

  • 文人谈《楞严经》

    东坡居士苏轼熟悉佛教经典,多与僧侣禅师交好,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佛学修养达到较高境界。 苏轼对《楞严经》尤为推崇,...

  • 国风:不可居无竹,却看苏东坡与东坡肉

    简书 王俊杰猛 苏东坡与美食,总有不解之缘。 苏轼被贬黄州,却吃出了留香千年的“东坡肉” 。 神宗元丰年间,苏轼被...

  • 苏轼与月的不解之缘

    读苏轼的词不难发现,有一个身影一直伴随着他出现,那就是——月。月与他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互相依存。他成就了...

  • 西湖风过处,几多花开花落云起云停

    杭州西湖是一个凝结了多少仁人志士心血与理想的地方,苏堤就是当年苏轼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候治理西湖的纪念,此乃贯通西湖...

  • 苏轼是对杭州和西湖文化发展贡献最大的人

    这几天写西湖的文章,无数个与西湖有关的名人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帝王如宋高宗、康熙、乾隆;诗人如白居易、林逋、苏轼;...

  • 苏东坡传 卷三

    苏轼与赤壁 苏东坡在黄州时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转折,与黄州赤壁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赤壁记录了苏东坡的遭遇,...

  • 听说你也去过这里,听说你也知道这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苏轼笔下的西湖,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 春江的别离 ——《读诗人十四个》

    终于等到讲苏轼的词了,今天阅读的是“春江的别离——姜夔与苏轼。”这两首词写的都是西湖的春天,都是逝去的梦。姜夔...

  • 金栗随笔(42)东坡

    东坡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即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 想起东坡,总是想起杭州西湖,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与西湖的不解之缘(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ip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