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之所由废也——《学记》有感二十五

教之所由废也——《学记》有感二十五

作者: 王老师_ff16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15:51 被阅读0次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记》

                      一

今日之《学记思想与当代教育二十六》,王宝寨老师不仅诠释六废中的五废的含义,而且旁征博引,利用实例教给我们预防的方法。

其中最后一废的讲解,印象深刻,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态、高尚的品德的人,必须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学生,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塑造学生,只有饱食丰富的营养正餐,才能导正充实学生的心灵。

                            二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问题发生之后再设法禁止,则学生会产生强烈抗拒心理而没有效果;如果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才去学习,即使勤奋刻苦也难有成效;如果教学杂乱无章而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则教学会陷入混乱而学生学习没有成效;如果独自冥思苦想的学习而没有学友相互切磋,则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品行不好的朋友交往会学到一些坏习气而违逆师长的教诲;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会荒废学业。这六点,教学失败的原因呀。

六废中前三条是教师的教学弊端,后三条是学生的学习所犯的错误。前四个方面是对应于“教之四兴”,是从反面来谈的;后两个方面,谈了“燕朋”(交友不慎)与“燕辟”(言行不好)对于教育的危害,《弟子规》则教人“损友来 ,益友却”、“邪僻事,绝勿问”。就是这个道理。

                          三

读经典时,必须让孩子在10岁以前,如果超出10岁死记硬背就不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记忆力在衰退。

学开车也是如此,年轻人容易多,岁数大学习就难了,协调能力也跟不上去。还有杂技、武术、戏曲都是童子功,这是规律。

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可,谓年二十成人时。”把20岁作为对人进行教育的重要年龄节点,这与现代心理学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是吻合的。

布卢姆的“智力年龄曲线”显示,如果把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那么5岁之前就可达到50%,5-8岁又增长30%,剩余的20%是8-17岁获得的。

我国对脑电波的研究表明,儿童脑的发育在5-6岁和13-14岁是两个加速期,14岁以前智力发展曲线是近似于直线型的,20岁之前是不断上升的,30岁左右达到高峰,35岁以后有下降趋势。

宋代学者戴溪说:“过时非也,不及时亦非也。”意思是教育要不迟不早,时当其机。人的教育是有最佳时期或最佳时机的,或提前或滞后或错过,皆对教育不利,提前者诸如时下风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等,滞后或错过者如“猪孩”、“狼孩”等的教育实例即是。

所以我们老师与家长应“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时机让孩子学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啊!千万不要“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教育值得我们借鉴!

                        四

学习我们不仅要趁早,还要有规律,要循序渐进地教学,循序渐进地学习,学生才能接受、掌握。

“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学记》前面教学阶段的内容就告诉我们教学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说:“凌,越也;节者,教者浅深之次第。”宋代大儒朱熹则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学主张。

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强调“节”,节”是次序,不能乱,竹子的生长就是按照自下而上、由低到高的次序节节攀升的,这才有了竹之坚韧与挺秀。

“不凌节而施”,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讲究章法,要顺应而不能超越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而胡乱施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人尽皆知。

然而“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违背事物的生长规律,最终是苗皆死矣。

对于我们的教学而言,要把握住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要按照学科内在的逻辑系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次展开;二是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认知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组织;三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牢牢建立起教学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衔接点,因势利导,水到渠成螺旋递进。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进步、发展。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已被大量的教育实践所证实并已成教育常识,可迄今为止一部分人仍然在做着反教育、反人性的事而乐此不疲。还在“杂施而不孙,坏乱而不修。”这样对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无益而有害呀!

                        五

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相观而善则谓摩”。《学记》指出了只有团队合作,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相观而善”即同学之间要互相观察,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

如果我们的集体备课真正能践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位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发现同科其他老师的可取之处,这样的备课不仅能让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迅速,还能创造出高效课堂,更能享受备课过程的乐趣。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长处,而跟从(学习);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孔子讲得更为明确、具体地教导我们既要以他人为师,从善如流,进德修业;又要以他人为鉴,用他人的不善来照见自己的不善,警示、改正自己。观摩原则看到了在学习中同伴互助的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

曾几何时,“达尔文主义”对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的极其深远的影响 它把适用于生物界的“丛林法则”植入人类社会 ,崇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鼓励竞争,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甚至为了实现自己或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可以不择手段,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不足惜。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竞争不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较之竞争,合作才是人类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反映。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宗旨在从小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有合作,才会有思维与思维碰撞的火花,才会发现新问题新方法,从而知不足,知困。

                          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了解一个孩子,就看这个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如果一个孩子经常与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作朋友,那这个孩子就不会好好学习。

如果与一个勤奋好学孩子作朋友,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勤学。如果与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作朋友,那么这个孩子肯定德行也很高。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意思是如果能与品行高尚的仁者亲近,会得到无限的益处。与仁者亲近个人的品德就会一天天进步,而过失就会一天天减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不接近品行高尚的仁者,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趁机亲近,他什么坏事儿都做了。

“燕朋逆其师”就是与品行不好的朋友交往会学到一些坏习气而违逆师长的教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我们教师与家长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动向,使之不要偏离成长的正确轨道。

                        六

人有双重生命,一是肉体生命,一是精神生命。我们现在的教育只注重孩子的肉体生命,生怕缺吃少穿,为了孩子的身体真是再所不惜。而我们忽略了孩子的精神生命,没有灵魂的塑造。

现在好多孩子打架斗殴、早恋、网恋、甚而吸毒,这些不良的行为,是因为孩子们缺少精神食粮,他们是一群乞丐,他们的精神是空虚的,所以他们会“燕辟废其学。”

如果我们用传统文化去滋养他们,用古之圣贤感动他们,他们的文化底蕴不断积淀,相信孩子们一定不会去沾染那些不良习气的。

“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狰啊。”有了古代圣贤的“道”与“德”的沉浸,孩子们一定会“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那有时间与经历去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事情而荒废学业。

                      七

以上五条皆为违背教育原则的“五废”,教育者们不可不慎,否则天下论也。

虽然教育原则并不是教育规律本身,恪守它、奉行它,教育不见得一定成功、一定有效,但教育活动会顺利得多,可以避免少走弯路、误入歧途;背离它、抛弃它,教育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聆听智者语言,践行自己行为。感受文化高深,学习前人智慧。吾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文仅为自己的一点看法与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关文章

  • 教之所由废也——《学记》有感二十五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

  • 《学记》第十章 教学三规

    【原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

  • 深入《学记》(六)——君子之教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

  • 悟《学记》五

    十三、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译文】君子只有懂得了教育取得成功的方法,又明...

  • 成长的烦恼之 - 别老说教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

  • 《五中教师赋》

    巍巍龙首,汤汤辽河。其孕万物而不言,乃五中教师德才之所由也。吾身居其间者,故幸之,因记之。 所谓五中教...

  • 凝结一股绳,同争一口气---记拔河比赛

    《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

  • 国学培训 | 传承中华文化,创造五福人生!

    夫孝,德之本也 至圣先师:孔子 “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始于事亲,忠于事君, ...

  • 学生要有课外自己的学习——读《学记》其七

    《学记》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

  • 大学之法

    ——学记”的一点思考 2020.5.5 学习了大学之道、大学之礼、大学之教,今日学一点大学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之所由废也——《学记》有感二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cx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