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真正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
二 仪式感很重要
三 倾听学生的诉求,不要轻易下结论
四 和孩子们一起在活动中成长
五 无偿借阅图书
六 没有聊天没有沟通一切都是零
七 有话好好说,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注
八 努力追光
九 读写中修炼提升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86245/d0a33ac8116d3d34.jpg)
(接上文)
“心阅四方”读书联盟秘书长、雨竹文化创办人叶欣老师说:“一个人在世上能留得下来的最终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自己的孩子,这是生命的延续,另一个则是自己的文字,那是灵魂的延续。写作也可以拓展我们的精神境界。一个没有写作欲望的教师,他的生活范围可能只限于小小的校园内。如果你能够写作并写好的话,你就会拥有广泛的读者甚至收获很多的粉丝,这就令你有了一个更加宽广的精神领域。”
我们感觉对学生“有用的教育”恰恰是导致学生厌学、抑郁、甚至走向极端的根源。当学生真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恰恰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感觉到这些没用的“教育”,却在某一时刻给学生带来帮助,受益无穷。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人生的幸福奠基。”这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一个目标指向,怎样在日常教育的具体场景中去落实,让教育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我认为,就是需要我们全体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就像医院里的大夫一样,要把每一个患者放在心上,我们教师也一样,把学生的喜怒哀乐装在心里,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善待学生,帮助学生修正错误、解决问题,用我们的行动和示范去引领学生、陪伴学生成长。让进入学校、进入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这些曾经走进我们的教育生活,走进我们的教育生命的学生,都能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尊重和关爱,让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教育。
在《让教育真正发生》序言里,李茂老师有一句话:“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当我们的教师心里装着一个个学生——而非教学任务和分数,当我们的校长和管理者心里装着一位位教师——那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或许有一天,学生学过的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全都会忘却,来龙去脉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但是有些东西就会留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终其一生受益无穷,比如学会说话、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传递正能量、学会做饭、学会谦让等,明白走向社会之后怎样去做一个有用的人,而我们做老师的就是那个给学生指引方向的人,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教育的效果或影响在学生离校之后或十年后。
《让教育真正发生》这本书中沈丽新老师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个成年人,有机会参与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成长。35页
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唐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我感觉这里面就包含着唐僧始终矢志不渝的坚持自己的梦想,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始终不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值得我们思考,在教育的路上,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像唐僧一样义无反顾的努力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老师;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入职之初我们都曾经想做一名学生喜欢、学生信任、学生敬佩、家长满意的教师。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做就比不做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86245/3ff471880ad70bdb.jpg)
努力成长、努力进步,从而更好的带领学生学习与进步。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向上生长、逐光而行,学习永远在路上。2023新学期,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感谢大家的聆听,但愿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的帮助,谢谢大家。
2023年8月21日
曲林荣
节选自8月21日全体教师培训会上的主题分享《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