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人面盉hé
商后期 民国时期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人面盉hé高11厘米,口径8厘米,民国时出土于殷墟,后经卢芹斋与人合办的卢吴公司流失海外。
这件盉最引人注目的是盖子上长龙角的人面,宽鼻阔口,粗眉臣字眼,仰视天空,罕见而奇异。
器形像卣yǒu,但腹部有一个管状流,所以命名为盉hé。
盉的功能专家有不同的看法。《说文》中说:“盉,调味也。”王国维先生曾经作《说盉》,认为盉是用来调和酒水的。
后来考古发现有盘、盉同出,例如本号写过的西周中期的霸国鸟形盉,与盘同出,铭文都称“作宝盘盉”,证明是搭配使用的水器。马承源先生认为盉就是盛清水的。盉盛水,与酒器组合就调酒用,与盘组合就盥洗用。
那么这件盉的人面有什么含义呢?
2018年香港大唐国际春拍,出现了一件商后期人面纹矛头,上面的纹饰与人面盉完全一样。
人面可能代表着商朝人心目中所信仰崇拜的最高神灵。
近年又有学者指出:如果观察人面盉的后面,会发现一条龙身,与盖子上的人头联成一体。人头生双角,后脑勺下接盘曲的龙身,在盉的颈部两侧还可以看到两个龙爪,所以整体造型应该是“人面龙身”。这种立体形象与平面纹饰相结合的装饰手法,也常见于商晚期和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上。
关于人面龙身(蛇身),《山海经》等典籍记载很多,是古代传说中常见的形象。如伏羲、女娲、雷神等,具体所指则难以明了。
23、小臣艅yú犀尊
商后期 清代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
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件犀尊长32.8厘米,高22.9厘米,造型是一只写实的双角犀牛,盖子遗失,商代青铜器中犀牛造型的仅此一件。
犀尊通体光素无纹,厚重朴实,造型生动,角、耳、蹄包括身上的褶皱都惟妙惟肖,可以认出是一只苏门答腊犀。
内底有铭文27个字:“丁巳,王省夔kuí京,王赐小臣艅yú夔贝,唯王来征人方,唯王十祀又五肜róng日。”
铭文记录的是商纣王征伐人方(即东夷),此事殷墟甲骨上也有记载,赐给小臣艅yú夔贝,小臣是官职,是商王朝的后备官员,艅yú受赏而作器。
小臣艅犀尊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是著名的“梁山七器”之一。
“梁山七器”出土后轰传一时,藏家、学者争相收藏研究,是清末金石界的一件大事。不幸的是,现在仅有一件太保鼎在天津博物馆,其他的或不知所踪或流失海外,令人扼腕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