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参加了山西博物院组织的“山西青铜大会”,这是一款弘扬传统文化,传播青铜文明的答题类节目,先通过答题和视频报名,选出72名参赛选手,再通过预赛、决赛两场分出名次。
比赛现场在太原长风商务区的山西青铜博物馆,应该说举办方是诚意满满,有宽敞的讲座大厅,有专家的精彩点评,更有丰厚的奖品(老贵的青铜器图册),但最让人感动还是“青铜人”的殚精竭虑,不辞劳苦,从赛前细致入微的沟通,到现场精心准备的手环、口罩、饮用水,以及比赛环节的设置、引导,她们的辛勤付出让比赛井井有条,胜利圆满。
虽然运气不错,进入了24人的决赛,但没有拿到名次,一道关于清代铜镜的题目答错,痛失再进一步的资格,还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
最让我高兴的是:进入决赛,就有做山西青铜博物馆志愿者的资格(当然还需要培训、考试),又得到三本很棒的青铜器画册,是精神物质双丰收了。
参加比赛的就称为“青铜达人”,达人算不上,但对青铜器的确感兴趣,也想进一步学习,所以就青铜器再写个系列,写写中国古代铜器的名品,写作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
再啰嗦几句关于文博知识学习的问题。从教育平权的角度看,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大拉平了知识的鸿沟,如果愿意付出努力,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就某方面知识达到很深的程度的,各大名校的公开课、专家的讲座、知网的论文,有海量的资源可以学习研究,特别是人文学科,不存在太高的技术性门槛,如高数、化学、物理……但在深入学习前,还是要想一下,学习的初心是什么?
一位朋友提醒得好,我们的学习,一方面是满足求知欲,一方面是为志愿讲解服务,而不是做专业的探索,所以学习知识要有个限度,不能以有涯随无涯,深以为然。
青铜器的学习,可以从器型和功用、来源和组合、材质和工艺、纹饰、铭文这几个方面学习,从历史上的铜器名品入手,可以增广见闻,以上几个方面都可以涉及,故作此文。
一、新石器时代
1、半圆形残铜片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
姜寨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这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铜器,质地为黄铜(铜锌合金)。
此地后来又发现一件铜管,质地相同。
现藏:不详
这件黄铜制品是中国境内最早的铜器,是探索中国青铜技术起源的实物起点,残铜片的铜含量66.54%,锌25.56%,出土于一处房子的居住面,房子的炭化木椽[chuán]经c14测定矫正后为4675B.C. ±135年,后来发现的铜管铜含量69%,锌31%,这两件都出土于一期文化层,是典型的半坡类型。
黄铜是铜锌合金,颜色与黄金相近。在冶金史上黄铜出现得较晚,因为锌容易气化蒸发,工艺较难。宋元时称黄铜为“鍮[tōu]石”(鍮[tōu]:黄铜矿石),冶炼时铜料加入炉甘石,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₃),可制成黄铜。明代则称为“倭[wō]铅”,与现代冶炼相似的方法记载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证明中国是世界上密封冶炼纯锌最早的国家。
临潼姜寨的两件黄铜制品是很长时间段的孤例,北京钢铁学院反复实验,认为用原始冶炼方法,炼制含锌量高的铜矿石是可以制造出黄铜制品的。
这两件铜器证明了约6700年前,中国已发明了冶炼铜的技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