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知乎答过一道题,大概是问有哪些长期坚持的习惯,我的回答中写了一条想要却还没达成的习惯--冥想。
对于冥想,我并不陌生。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尝试去做冥想应该是在2013年年中的某一天。那天晚上我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了,而早上又必须很早去完成另一件事。躺下的时候,由于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所以迟迟无法入眠。本以为会失眠到天亮,同时还担心会睡过,就在那种状态下,忽然意外地想到了“冥想”。
在那之前,我对于冥想的了解仅限于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所谓“冥想”,简单地理解就是什么也不想。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练习的方法,比如把意念专注在你的身体某个部位,比如“腹式呼吸”等。我之所以去了解它,可能大概是想解决我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但也只是仅限于了解,并没有实际地去操作过。
在那天夜里,当我想到了“冥想”之后,我就开始尝试着去做了,专注身体,关注呼吸,什么也不想。结果令我非常的意外,我好像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并且收到了奇效,除了感觉身体放松之外,有那么几个很短的时间片段里,我甚至感觉到身体离开了床,飘在了空中。
最后,那天夜里我大概只睡了三个多小时,早上五点多自己醒来,精神状态出奇地好。
但从那之后,我再次有进行冥想练习好像是2015年了。
2014年底,因工作需要,去到了南美加勒比海边的一个小国家。去之前,我在包里放了一本《巴坦加里的瑜伽经》,只可惜那本书完全看不懂,所以一直也没有读完(直到今天)。不过在南美的那段时间,我进行了长期规律的冥想练习。
我们当时租住的是一幢别墅,后院有草坪和泳池。在国外的生活是很单调的,大家下班回来基本都靠游戏渡日,但我又不玩游戏,所以空出了很多时间,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了冥想练习。每天晚上洗完澡,就在泳池边铺一块垫子,然后按照我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练习冥想。
那个时候对于冥想的了解其实也不多,但陆续看过一些教冥想的视频,感觉教的都大同小异,主要就是关注呼吸,集中意念,让大脑什么也不想。我每天大概练习20到40分钟不等,有时状态好,有时状态一般。那样的练习大概持续了几个月,基本上不加班和不去外地的时候都会按时练习。
我能感觉到我能越来越快地进入状态,同时也得到了非常愉悦的体验。我个人比较常得到的体验是,感觉到自己的“意念”在无边的黑暗中飞翔,同时眼前还有奇幻的形状和色彩。有一点像是科幻片中时空穿越时的场景,那体验是很美妙的。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居然体验到我的“意念”脱离了我的躯体。那感觉比13年第一次冥想时感觉到自己飘起来时强烈得多得多,且不相同,这一次我能真切地感觉到我的意念在半空中看着我自己的躯体坐在那里,除了神奇,我无法形容当时的感受。但那只是唯一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到达过那种状态了。
后来,我们搬了一次家,然后就没有合适的环境做冥想练习了,然后一直到今天,我就也再没做过冥想了。
一直以来,我是很想重新再进行冥想练习的,也想系统地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前几天正好在知乎看到有人推荐这本《冥想》,然后就读了一遍。
这本书是瑜伽大师斯瓦米·拉玛(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的首部简体中文译作,书不是很长,就一百多页,不到两小时就看完了。对于我来说,甚至觉得它有点啰嗦,而且有些辞藻有过份渲染之嫌,把冥想的“功能”说得有点玄了。
不过总体来看,它应该是一本不错的冥想入门工具书,对于冥想(瑜伽)的解释,以及练习方法有比较完整的说明。也更新了一些我对于冥想的理解和一些疑问,比如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曼陀罗”;比如呼吸练习时,所谓的“腹式呼吸”可能并不是严谨的说法,而且呼吸练习居然还有不同鼻孔(单鼻孔)呼吸的练习;
除些之外,书里居然还有一章问题解答,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干货,那些问题可能都是新手朋友都会关注的。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找老师的问题,书中的回答大意是,“不必主动去找老师,当你准备好之后,老师自然就会出现”。我归纳的这句话可能感觉有点玄,作者说得更完整更诚恳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它玄不玄的问题,而是作者并没有宣扬自己的冥想之道,让习练者师承于他,从这一点上是让人心生敬佩的。
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说明了,冥想(瑜伽)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终都是殊途同归,都能带你到达三摩地,重点不在方法,而在于是不是有按照方法长期地练习。
我想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重新练习起来的。
(现在回想起来,练习冥想的那段时间,我的睡眠好像是好了许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