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活动上认识的Rita邀请我去他们家吃中饭。十来分钟车程就到另一个城市了。
她先生John喜欢中国文化,所以房间里有很多中国器物。竟然还有两盏煤油灯。
John可能聊天了。从布什聊到川普,从伊拉克聊到叙利亚。也是我在这里认识的有限的居民中与我聊政治的。
下午约了Paul学习bitcoin。
然后和red clover reader项目组在cafe bene见面。店里惊现哇哈哈。


个性车牌,只要多付点钱就可以办。
晚上和哥斯达黎加的朋友、印度的朋友吃饭。中间还去其他寝室吃火锅。
晚饭和两国博士探讨了,大龄女青年婚恋问题、子女抚养问题、退休问题。shrad跟我们分享了最近在约会的男生,帅!shrad说他们就住一栋楼,我兴奋地问,是不是电梯情缘?被大家耻笑了,come on, 不要这么天真好不好。不过最终还是聊吃。中国人早饭吃什么呀?中饭吃什么呀?晚饭吃什么呀?世界之大,就愈发知道自己渺小。每当被问及中国之事,我不会用in China,我会说我家,我生活的地方,怎么样。我就给他们介绍了点心,包子之类,粥。 中国很大很丰富,不希望误导外国人。哥斯达黎加人每顿都要有米饭,没有米饭就不觉得吃了正餐。他们在餐前也会说一句,类似日本那种。学了yucca root, culantro, google翻译搜中文,google image看图片。
我们四个都不喜欢美国饮食,但是又不得不接受,每天吃,因为省时间啊!哥斯达黎加也是用摄氏度和公斤,herry说他来时65公斤,现在85公斤了。吃好了,又去甜品店点吃的。吃了一肚子风油精味的冰激凌,印度同学跟我有同感。
herry是语言方面的博士,他论文中有一段中国方言的录音,到时候帮他听听是哪儿的。他并不懂中文,但是他通过发音判断这3种方言很接近。我还介绍了中文的四个声调。学了几句西班牙语。
室友Christina21岁生日,对美国人来说太重要了,milestone.我决定主动走出房间,看看能不能好好聊天。考验我的时候来了,一个太吵,交流起来比较费劲,二个他们太高,他们都要俯下身听我讲话,三个语速太快,懵圈。
有一个女孩特别好呢,主动和我打招呼,自我介绍Emina,嗯,我也要做这样的人。从瑞士移民过来。和Christina是同一个女童子军。一起在教堂做志愿者。
Alex就住我们对面,可以看到我们房间,说下次可以打招呼了。问我哪里的,我说杭州,预料之中,又加一句,close to shanghai,他顿时亮了了,马上把susan介绍给我。
Susan来自上海移民家庭,住芝加哥,会说上海话,但不会普通话。暑假打工做校园导游,还会给即将来伊大的南大同学讲授经济课程。
我又主动和一个同学聊天,又一个超快语速的。心塞呀,哈哈哈!
不过就像David鼓励我一样,you are not stranger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