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波
公众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课堂》
前阵子,我参加朋友的小年聚会,和大人们一起来参加的孩子们,人手一部手机,餐桌上玩得很专注,没有什么交流。在一旁的朋友感慨地说道:“现在时代不同啦,我们在怀念着过年的味道,孩子却只知道网络里头的世界。”
看着正在热火朝天玩游戏的孩子们,不仅觉得有些可悲,越是全民通讯的时代,做父母的,似乎也开始淡忘传统文化的教育。
特别是到了寒假,没有了作息规律的学习生活,没有了学校老师的细心管教,便更容易在放假期间沉迷手机而无法自拔。
我们常常在嘴边说着的春节,在父母一辈的眼中拥有不可磨灭的血脉记忆,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让孩子用一部手机、一封红包定义她们的春节。
曾经在《时代周刊》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What can the children remember their parents after grow up?”(孩子长大后能记住父母什么?)
其中列出的最能记住父母的时刻,便是家庭传统,因为孩子都喜欢不期而至的惊喜,但对可预测的家庭活动更印象深刻。
过春节,在悠久的中华文化中,是最传统的家庭活动,穿新衣、贴春联、挂灯笼这些小小的新年仪式,串联成我们过年的意义。
因此,不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对孩子来说,都不应该剥夺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权利,一些生活里的仪式感让孩子体会过年,感悟年文化的魅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春节习俗
01 装扮一个有年味儿的家
和家人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让正在放假的孩子们和父母一同研磨,感受毛笔在宣纸上的挥洒自如,让孩子体会文学的独特魅力,像是揭开期待已久的旅行般,一家人徜徉在春节准备的暖意中,让孩子期盼“年”的欢喜也会不知不觉浓了好几分。
02 除旧迎新
和家人打扫卫生
从小年这天起,人们开始打扫房屋,俗称“扫尘”。不仅是那些尘垢,这一年的烦恼,都要痛痛快快地一并清扫干净。
孩子可以与父母共同分工,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家长及时的鼓励和赞扬,都会让孩子在富有意义的大扫除中体会春节的意义。
03 送上祝福
让孩子学会拜年
春节期间,父母少不了带上孩子走亲访友,在过年期间,问候礼仪必不可少,爸爸妈妈们可以事先教会孩子用手势打招呼,抱拳作揖以及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拜年手势上自古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手腕挨紧,并前后摇动。而女子的作揖姿势为只压手,手腕不要挨着,并前后摇动。
祝福语方面,家长可以教孩子说“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吉祥话,在一言一行中,孩子懂得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学会尊重他人。
04 收获红包
孩子接过长辈们的压岁钱祝福
过年最开心的时刻,要数长辈们给孩子红包的时候,笑逐颜开的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接过红包,偷偷拆开看看里面的压岁钱。
但是正确做法应该是,孩子需要双手接过红包的同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如果孩子太小还不懂得如何接红包,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孩子的手,接过红包。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红包拿到后千万不能当着客人的面拆开,这样做是没有礼貌的,家长在接红包礼仪上可以多与孩子说明。
05 待客之礼
引导孩子主动招待客人
春节期间,免不了亲朋好友会来拜访串门。家长需要主动鼓励孩子亲切地和客人打招呼,例如当客人进门后,可以请客人坐下,双手递茶给客人喝,同时说“请喝茶”等等。
当有小客人时,父母可以多推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展示孩子大方开朗的一面。客人准备离开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说再见及以后常来的礼貌语。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形成习惯,做一个懂得礼貌的小主人。
在《小王子》里,曾经这么解释过“仪式感”: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大部分和孩子相伴的日子里,接孩子上课下课、睡前讲故事、准备孩子的早餐,种种的生活点滴仿佛和昨天没什么区别。
正因为简单的生活,父母们更应该用认真有趣的态度,用心对待节日里看似平凡的小事,让生活的态度融入幸福的色彩,赋予家庭教育更庄重的过程和意义,陪伴孩子快乐过年。
这,便是孩子能感受到的过年。
策划:佳庭教育
编辑:服务部的小波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必究阅
在线咨询请直接进入《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课堂》公众号对话框留言或扫描二维码进入人工服务。
这样陪娃过春节,学习娱乐两不误 | 家庭文化了解更多线上直播课程,
这样陪娃过春节,学习娱乐两不误 | 家庭文化 这样陪娃过春节,学习娱乐两不误 | 家庭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