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张良教授的分享,我忽然有个想法——核心素养是个动词。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先来看看张良教授分享到核心素养的形成规律:
1.素养是高阶思维参与的,关注与知识运用、反思、质疑、批判与创新,实现问题解决、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素养是道德性的,是为了美好生活与健全社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社会生活的使命感。
3.素养是情境性的,发展在复杂情境之中,情境是素养之母。
4.素养是过程性的,发展在问题解决过程之中,不是一撮而就,而是持续发展。
5. 素养是具身性的,发生在自我对知识的体验、组织、管理、联系、反思、运用之中。
6. 素养是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的。以知识为基础,体现以知识为资源,为中介、为工具,实现问题解决、素养生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8653630/effd65429876a1a2.jpg)
每一点都不是简单的知识,不是静态的样子,不是名词的呈现。而是指向一种过程,一种动态的呈现,一种变化的状态,一种发展的趋势。所以,给我的印象就是,核心素养是个动词,它养成在教学的动态的过程中。
聚焦到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的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及具体表现的11个核心词(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仔细观察、品味,其实也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