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受文友影响,我拜读了陕西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文中的主人公白嘉轩,生活在民间的最底层,以勤劳为生,以仁义为旨,以宽容为怀,光明磊落,遇事不惊有主见有分寸,是难得的好人。
白嘉轩一生以自种自耕而食,自纺自织而衣,不愿也不会做官。作为儿子的他以孝为先,咱不说他婚姻的不幸,年年娶妻没有妻,单说他父亲病世后婚姻稳定后,每天得空陪母亲唠嗑闲坐,难得的是能做到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父亲死后,他每天晚上在母亲落枕前和清早起床后都到里屋里坐一会儿。两架纺车嗡嗡吱吱的声音互相衔接,互相重合,此声间歇,彼声响起,把沉稳和谐的气氛弥漫到四合院的每一个角落。白嘉轩沉浸在这古老悠远而又新鲜活泼的乐曲里,浑身的筋骨和血液就鼓涨起来。
作为丈夫的他,以勤劳为本份,不赌不嫖不抽让妻儿老小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他把祖传的老式房屋进行了彻底改造,把已经苔迹斑驳的旧瓦揭掉,换上在本村窑场订购的新瓦,又把土坯垒的前檐墙拆除,安上了屏风式的雕花细格门窗,四合院的厅房和厢房就脱去了泥坯土胎而显出清雅的气氛了。经过翻新以后,一座完整的四合院便以其惹人的雄姿稳稳地盘踞于白鹿村村巷里。
作为父亲的他,以“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教育后代要“学为好人”,尽管儿女不听话不学好,但作为父亲的他敬父道由天命,那种疼沉在心底。作为东家的他,对待长工如同家人一样体己照顾,不管是在年轻力壮的中年,还是在呆老无力的暮年同样对待,有福了也能想到长工的孩子,很难得。
作为族长的他,对祖宗虔诚祭拜,用《乡规条约》律己示人,平等对待。在集体事上吃苦受累在前,出钱出力在前,舍己大方,可谓造福在当代,泽及为后人。作为百姓在闹饥荒闹瘟疫时有主见不惊慌,让大家佩服的不能说五体投地也是心服口服。
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摸牌九搓麻将抹花花掷骰子等等赌博营生全踢了摊子,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再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想想这怎样一种场景一种纯朴的民风啊。
对待族人对待后代,对待曾经伤害他的人,能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学为好人”的浪子回头真的难能可贵啊。
孔明七擒七纵孟获那是啥肚量;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穷汉生状元,富家多纨挎,他懂得用这些先人的哲理示范后人。
至于在换地这件事上,我不觉得卑鄙,一些传说中的东西,不能吃不能喝,风水宝地多的是,况且也是明码交换,关键是白嘉轩人品好。
我到是觉得鹿兆鹏、白孝文、黑娃、白灵灵等人都是太任性,他们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同,但都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
冷先生、朱先生也是难得的好人,冷先生用医术医人医病,朱先生用知识医人医国,他们怀揣学识文化不损人,对待富人穷人一视同仁。尤其是朱先生的乡约,使人人都有了自我提升约束的想法,有中心主旨,才是安家居业的鼎梁。他总结的好多话,在今人听来也是至理名言。
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覆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 同样一句话, 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
鹿三的品质我认为也值得褒奖,对待东家白嘉轩一家尽心尽职忠心耿耿心怀感恩不离不弃,难得啊。
一身正气人品如山,勤劳持家扶乡助邻,胸怀似水以德报怨。这不就是白嘉轩的品质嘛。 如果现在的农村能有白嘉轩这样的村干部,不耍奸、不贪婪、不自私,那天下不是和谐了嘛。
难能可贵的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