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
看不清主要情节时,次要情节、脚本、背景乐、中场、爆米花、评论和出口标志在我眼中也不清楚了。
——尼可·霍恩比
精彩的故事不会仅仅用单音符演奏——它们同交响乐一般,会通过主题变奏来反映,情节中交织着多层旋律、和弦以及节奏。
2.1 主题A催生主题B、C、D……
主题变体是次要情节的灵感之源,它们就是你作品主旋律的和音、不和谐音与节奏。毫无疑问,你还可以通过创造阐释主题变体的次要情节来反映主题。
以“爱”为主题,可以拓展的其他主题:
移情别恋
情欲
嫉妒
兄弟情谊
母爱
冷漠
自爱
自我厌恶
不忠
厌恶
单相思
占有欲
调情
痴迷
例子:
《傲慢与偏见》充分利用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在她的作品中就能够得到充分的诠释。
2.2 用次要情节阐释主题变体
我的小说往往源自两大想法的融合,先形成一团混沌,然后裂变,再剔除数百处赘词、重复、冗句和人物。
——威尔·塞尔夫(Will S
2.3 融合主、次要情节
写作新手常常会听到“写你熟悉的事情”这种建议,我了解拼布者——了解他们的怪癖,知道他们的行内笑话,懂得他们的争议和慷慨、争执和善意——因此自然就将他们设为我的写作对象了。拼布将我的两大主题织在一起,如此彻底,如此轻松,让我始料未及。
——珍妮弗·基亚韦里尼(Jennifer Chiaverini
2.3 融合主、次要情节
论及如何将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融入主要情节和主题之中,简·奥斯汀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她关联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的手法令人叹服,不仅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具有意义,也会让它们与主要情节及主题的联系具有意义。奥斯汀的作品好比精致的织毯,不仅将小说各要素巧妙地织入文字——人物、背景、对话、行动、描写、叙述、背景故事以及情节,还能够将不同情节线巧妙地串联起来。
2.4 谚语的主题力量
假设你的主题是爱,最能反映你的中心主题的谚语是“爱能战胜一切”,你将主要情节设定为典型的言情喜剧——男孩遇见女孩、男孩失去女孩、女孩又重回男孩身边——这就是受“爱能战胜一切”主题驱使构成的情节。
你的次要情节可受该主题的变体驱动,包括:
爱糟透了。
爱即责任。
爱关乎两性。
欲爱人,先爱己。
爱过也失去过,比未曾爱过好得多。
爱即忠贞。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爱温暖人心。
列出各种与你的创作主题相关的谚语,开展头脑风暴列出含有这些主题变体的次要情节。如遭遇思维停滞,可速查网站搜寻谚语、格言、俗语等。
这些与主题相关的谚语能够帮助你发展所需的次要情节。
以我们的《傲慢与偏见》为例,之前讨论的次要情节也可用下列谚语来总结,皆以“爱能战胜一切”为中心主题。
移情别恋:惜取眼前人。
情欲:爱和欲是两码事。
嫉妒:哦!大人,请提防嫉妒,这是一头绿眼睛的怪兽……
兄弟情谊:彼此相爱,情同手足。
母爱:一盎司的母爱抵得上一磅牧师的教导。
冷漠:爱是动词。
自爱:忠于自己真实的一面。
自我厌恶:厌恶他人之处,即厌恶自己之处。
不忠:通奸的男人是十足的傻瓜,他会毁了自己。
厌恶:小人嫉妒厌恶,以此表达仰慕。
单相思:爱过也失去过,比未曾爱过好得多。
占有欲:占有者在诉讼中占上风。
调情:挑逗情欲,即挑起灾难。
痴迷:爱不仅是对象,也是一种痴迷。
2.5 规划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
可以把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按照一定行文结构串联起来。
2.6 丰富你的主要情节以及次要情节
用于发展次要情节和主题变体的气泡图同样也可用于发展次要人物,而这些次要人物将驱动你创作刚刚在主题构思图上画出的次要情节。
交响乐即用乐器替代演员的舞台剧。
——科林·威尔逊(Colin Wilso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