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很多事,也想明白了很多事。
这个世界,什么最重要?
心静若水。
人有七情六欲,也正因如此,人才称之为人。
不过,七情六欲可以使一个人活得精彩,也可以使一个人走向毁灭。
七情六欲的关键在于:和。
什么是“和”?
简单来说是平衡。
阴阳平衡。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里面的“负”不是背离、离开的意思。否则就失去了事物一体二相的本质。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万物背负着阴环抱着阳,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阴阳平衡就是“和”。
如何做到“和”?
损补。
阴阳失调可以通过“损补”来实现平衡。这一点很好理解。
那么根据这个原理,我们看一下题目的问题:
惹人伤悲者,痴迷妄思也。
一个人“伤悲”的情绪产生的原因是这个人的痴、迷、妄、思。
简单来讲:痴迷妄思是对事物的过分执着,对事物本质判断不清。
并不是放弃执着,去用力看清本质,如果你以线性方式解决问题,反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因为你再放弃,会发现依然无法放弃,再用力,依然无法判断清楚。
那怎么办?
知道而易行。
简单来说就是知行合一。
要把懂得的道理真正的用于改变自己的言行上。践“实”以明“虚”。
知道做不到,相当于零。
很多人为什么知道而做不到?
很多时候不是七情的事情,是六欲的问题。
什么是六欲?
眼耳鼻舌身意。
这样很多人可能不太懂,我展开说一下:
六欲一般指眼(见欲,贪美色奇物)、耳(听欲,贪美音赞言)、鼻(香欲,贪香味)、舌(味欲,贪美食口快)、身(触欲,贪舒适享受)、意(意欲,贪声色、名利、恩爱)。
在佛教典籍《大智度论》中,六欲则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和人相欲,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所以,六欲是泛指人与生俱来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生理需求和欲望是什么?
在人类需求等级中属于低级需求。
低级需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甚至是消失。
但是,如果低级需求中夹杂的高级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这种需求如果由于精神高地占领人的心智,反而会加重对低级需求的需求。
值得指出的是,正常人的精神需求大多是正向的,这就导致人即使有低级的需求,也通常表现出正向的属性。
药物成瘾性除外,这里不讨论。
那么当一个人精神需求是第一需求时,内心的清静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人内心是没有障碍的。
所谓无碍者,自生自消,释然而不相介怀。
人这一生,为而又为,为了什么?
这是每一个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内心是有明确答案的。
每当我想到这一点,仿佛周围一切都瞬间安静了下来,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内心有的是无限包容。
今天就写到这,很高兴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