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些明快地来了,却又在笔尖悄悄地跑了。尽管岁月——这手中的一捧沙,它夹杂着许许多多珍贵的事物。它们总是一起从指尖渡过,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但是,那些被遗落的、仍然卡在我们指缝间的东西,必定会根植于我们的记忆,将是终身难忘的。
佛教有云:“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这句话,寓意深邃,必须要以崇敬的态度去对待,以理性的思维去探究,方可理解其内涵。2020这一整个年间,我始终在不懈地思考着,一直在持之以恒地探求其真谛。有几个谜团始终缠绕着我,像一个个打不开的结,越解越死:色、受、想、行、识的内涵是什么?有了空,为何就一定能化解掉痛苦和灾难呢?
网上这样给出了定义:色,是除了我们心灵之外的客观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受,是指感官接受刺激,即是领取纳受之意;想,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即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行,是思维,对其他之境,关贪嗔等之善恶,为一切心之作用;识,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空,不是虚无,不是否定现象的存在,而是指出现象是虚幻存在的,不真实。尽管这些概念准确而深刻,但未免太过死板,而且并没给出,应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所以我自认为这的确算得上是最精确的答案,但绝不会是最好的。
我们都知道,生活就是一杯苦涩的咖啡,而我们还不得不挣扎着将它咽下去。直至浓浓的苦涩味散却,我们才会发现,杯底其实是放了糖的。于是,一股甜蜜不光流进喉头,更是流进了我们的心间并持续回荡着。苦涩即可视为苦难,苦难过后便是快乐与幸福,便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我也曾说过,要以最真挚的感情、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苦难,才不至于被它们打倒。那么,再把这些重拾起来,放到这篇文章里,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佛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诞生了比我深刻得多的思想:以空去化解苦厄。这其实要远比微笑更有力量!再提一次,莫非就是用来形成对照,便于理解罢了。
我们总是会抱怨,而遗憾,也在我们无奈的叹息声中诞生并受到滋养,不断成长起来。随后,它竟如忠实的老仆,亦步亦趋、形影不离地跟随在我们左右。生活,有时的确会令人沮丧。我们始终在意别人的一言一行,总是那样的争强好胜,都是因为虚荣心太强。记住,我们不是为他人而活,何必在意这么多?生活本来就那么简单,那么单纯,只要我们多去用自己的双眼发现人生中的乐趣,少去纠结于烦恼,完成了任务就去休息,一天过后要以自己最单纯的心灵来迎接同样灿烂的明天。
佛教的高明也就在这里。它教我们要以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周边的事物,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坚守己见,执着思考,细心观察,从而体会到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而为自己塑造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格。
说到这儿,想必你也应该能真正理解色、受、想、行、识以及空的内涵了吧。五蕴,即指真实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的一切感官、还有人对周边事物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维和心灵对外界的感知。空,是我们感应不到的事物,也就同梦想一样,是人类凭借主观臆想而虚构出来的词,来代指这个本不存在于世的东西。而放到对人生的感悟中,这“空”,却也仅指思想、感触这一类的事物罢了。
当我们被苦厄缠身,不能自拔时,“微笑”的确是一种极好的解脱方式,但是,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真正地理解了,才可能达到面对困境时处之泰然的境界;而“空”,自然也包括“微笑”。但它似乎更为简单,只需要我们去思考苦厄发生的根本原因,去理解苦厄的优势与劣处,从而相对于自己诞生出新的思想、新的感触,完成自我的提高就可以了。如果这样做,那么,无论再大的苦难,都像是鹰脱离了天空、鲨鱼脱离了海洋,也就同纸老虎一样,仅只有凶残的外表,却对你再无半点的伤害了——2020年的疫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就像语文题,极其困难,但只要你将它完全看透,那么,它对你的生活所产生一系列的不便,相对而言似乎都变得游刃有余。你自然也就会真正释然了。所以,五蕴皆空,则可度苦厄;淡然处世,将可探人生。
生活就是这样,由无数的苦厄组成其构架,而美好,则形成其核心。但是,不管怎样说,生活都将继续。反正,它最终都会把自己的璀璨与辉煌留存下来,开放给那些应该得到这份美好的人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