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是复旦哲学系女教授,帖子附了3个她讲课的小视频。其中一句话给我留下印象颇深。
“一切厌世,归根结底都是厌己。”我想加一个前提,如果无论环境如何变换,你都始终厌世,那归根结底都是厌己。(金句就像羞涩的姑娘,永远只给你看一半,另一半让你自己想象。)
你讨厌的你身边的这个世界,其实往深处想,其实都是在讨厌现在的自己。一点没错。关于环境与自身,我已明白,环境是自身的反映,自己不好,环境也不会好,但深入反过来想,如果你对环境不满意,其实是对自己不满意。
这句话犹如大海迷雾中的灯塔,点醒了我。反思自己,确实如此,我讨厌销售,我讨厌讨价还价,其实,我可能讨厌的是自己在销售、讨价还价中的状态,讨厌自己不够自信,讨厌自己能力不强,讨厌自己软弱的一面,讨厌的那些都是自己不敢、不忍、不愿去直视的自己,所以用讨厌环境来伪装自己的懦弱,其实我真正讨厌的是自己的懦弱啊。
我们很愿意把问题归结于外因,因为这样自己就不用改变,其实是投机取巧的一种做法,因为这样自己最轻松。我没任何错误,我不用负任何责任,我不用作出任何改变,而我们却在期望一种无需我们改变,世界就会突然变好的结果,而那无疑是海市蜃楼,天方夜谭罢了。
再延伸一些,是不是说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只能靠改变自己,来改变自己对环境的看法来“骗”自己的感受呢?我想不是,我们是首先需要改变自己,但我们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只能改变自己,环境的好坏有主观因素,但也有客观因素,如果只说环境不好是我们主观判断有失偏颇,所以我们靠改变自己的角度改变看待环境的视角,那客观环境是无法靠改变主观视角来改变的。举个例子,如果在战乱地区,我说环境不好,你非说是你主观视角不同,换个视角看看也许就会好,这不是荒唐可笑吗?而且如果我们在坏环境中仅仅局限于不停的更换自己的主观视角会让我们忘了我们还可以换个环境这件事。
逃离战争,世界就会好一些,而不是在战争中不停的问自己,是我哪里做的不好,做的不对,世界竟然如此灰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