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人都开始重视学习起来。经过朋友圈的一轮轮洗礼,最好的投资就是提高自身能力,这样类似的至理名言已经广泛成为大多数的共识。
于是,我们在微信里添加了几百个公众号,希望能免费获取各位大佬的价值分享;在各个知识付费平台,购买了很多高大上的课程;加入了各种提升自己的社群,一起读书、健身、做美食,学插画等。我们期待着,能通过连接这些外部的资源,来提升自己。
不可否认,在靠近这些优秀的人和知识的同时,我们自身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知识太多,我们学也学不完,课程太五花八门,我们买也买不完,优秀的人再厉害,只是仰慕也无法变成像他们一样优秀。
外界的丰富多彩,造成了我们的选择恐惧症,让我们犹豫到底该学什么;众多课程文案的大肆宣扬,让我们变得急功近利,甚至焦虑。
在外求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太远,甚至为知识慷慨付费。然而,偏偏遗忘了我们人人都有这样一个免费的资源宝库——个人生活经历,可以从中反思,改变,提升自己。
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成甲说个人生活经历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和听故事,从他人生活案例中学习,为什么就不能从个人身上学习呢?
如何从个人生活经历中获得成长呢?就是要学会反思。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反思都是在出现重大失误后才去做的事。其实不然,反思可以说一个日常行为,如对你五分钟前说过的话,对别人的态度,甚至个人脑子里一闪而过的观念,都可以进行反思。
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影响力》作者西奥迪尼曾提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其大意就是:人在遇到相同情景时,会不加思考做出相同的反应。
如:一个内向的学生,见到老师总是绕着走,尽管他内心特别渴望和老师交流。这就是不经思考情况下做出的反应。
如果他镇静下来进行反思,就会意识到自己应该勇敢地走向老师,和老师聊聊天,或许会收获好心情,或许能在老师的话语中获得启发。
在这一次反思后,他可能下次遇见老师就不会再条件反射似得重复上次的行为,而是高兴地与老师打招呼,谈谈近况,听听老师的看法。
反思能够改变行为。有了这一次的改变,就能有下一次,逐渐这个内向的学生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善于交谈的人。
只有通过不断反思个人行为,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触动个人改变。因为反思触及思考,通过理智地慢思考,会改变你的潜意识,让你一点点有所进步。
如何进行反思?
写反思日记。回顾个人当天经历,还原当时情景,写下个人感受和情绪,分析这样做是否恰当,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才对,和如何改正等。
如:我昨天对着老公大吼不要给我打电话,我快忙死了,没时间和你闲扯。
我当时确实很忙,正着急收尾工作,去接孩子放学。这时候他打来电话,我把时间的紧迫感全部发泄到他身上。其实,我只要告诉他“我现在没时间,要去接孩子,等会打电话吧”就行了。
因为他在外地,我们不能见面,他打电话的本意是在关心我,希望和我沟通,获得我的回应,不曾想竟遭到了我一顿数落。
正确的做法是:下次,如果有时间,我要积极回应,接受他的关心并表达我喜欢他关心我,同时给予他同样的关心。即使我因工作和照顾孩子无暇顾及他,也有心平气和地告诉他现在我无法和他聊天。
通过写反思日记,能够再次看到自己当时的情绪和感受,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想到改正措施,以便在下次情景出现时,能冷静理智处理。
这不就是一个真正的改变吗?不需要通过读其他书籍,也不需要模仿别人,通过反思个人生活经历,就自然有所进步了。
这个技能你get到了吗?试一试吧,或许有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