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她自觉浑浑噩噩了一周,内心里惶恐不安。另一个自己说,以前的日子,不都是浑浑噩噩的吗?当时不觉得,现在回过头去看,才发现浑浑噩噩的结果便是碌碌无为,碌碌无为的结果便是觉得曾经真的浑浑噩噩了。很快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
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得从内打破,从内打破就得跳出浑浑噩噩的舒适圈。怎么跳?办法其实很多,有容易实现的,有难实现的,也有可以看到眼前收益的,也有长远规划的。只是,选哪一个,看眼前还是看长远,似乎就需要进行一番天人争斗了。
浑浑噩噩多少还是让她的失落和愧疚夹杂在一起。她的内心里突然就挤满了泡泡,那些泡泡是期盼,是渴望,甚至还有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那些泡泡不能破,破了就一切都成了泡沫了,甚至连泡沫也不曾留下。
奋进的日子不觉得时间慢,也不觉得每日蹉跎。她总是想着,一切自有天意,努力仰头往前赶路就行,即便不问结果,结果也不会让人失望。一个人赶路,不怕一路的寂寞,怕的是赶路时的风餐露宿,所以,在生存面前,梦想总会不自觉的退让。
当然,这也是对前面的路和走过的路抱有希望了,所以才能看似坦荡从容。如果没有,她觉得内心里早就荒成一片杂草丛生的野地了。
浑浑噩噩结束后,紧凑的看不出一点缝隙的日子又被安排的有些不透气了。她觉得内心里是有矛盾的,就像很多人矛盾的人生,一边想这样又一边想那样,可自古两难全的事情太多了,更别说很多的想法。
思考,成了她遇到问题或者停滞不前时唯一觉得不虚度光阴的事情了。毕竟,她觉得思考结束后,一半是想好了努力的方向,一半是前进的动力,所以,思考与她而言,何其重要。只是,想法是想法,很多时候的思考还是涂于形式了。太难屏蔽一切的去思考,她总是被干扰,哪怕提前告知了不想被打扰,还是会被无意的打扰到。反抗却是徒劳的,毕竟生活才是主流思想。
庆幸的是,思考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这不,虚度了一周,碌碌无为了一周后,突然发现需要做的事情还在手边等待着,虽然没有头绪,虽然千疮百孔,但是能匍匐前进依然是鼓足了勇气的。也庆幸,鼓足勇气后的匍匐前进。人总得奔点什么,没有奔头的无念似乎已经远远的离开了她。
无意间被说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唯独没有安排家人。想想,似乎也有些道理的。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着家人转,其他的时间在舒适圈里喂养着自己的精神小兽。所以,和之前相比,的确是“由奢入俭”了。
一半思考,一半奔向远方,也许这就是她思考的最佳结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