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有教无类。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因此就会产生“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其实说的就是当下现实中人类、万物中的“不同”。
有的人长得好看,有的人长得不好看;有的人有钱,有的人没钱;有的人有文化,有的人没文化;等等。
有的人就会觉得,长得好看的就是比长得不好看的优越,有钱的就是比没钱的优越,有文化的就是比没文化的优越。
优越感就会导致歧视,就会导致不平等。不平等是不会“和”的,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我来鹅城只为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皇帝都没了,没人值得你们跪,我也不值得你们跪。
站起来,不准跪!
因为有差异、有不同,人就必然要划分为三六九等。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日实现“小康”“大同”的“人不知而不愠”的社会,孔子便倡导“有教无类”。
虽然当下现实,确实有差异、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在观念上“无类”,平等地对待一切,君子和而不同,这其实也是上一章“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一个展开。
平等待人并不难,只要你想,就能做到。
我们上学学政治的时候肯定都讲过,我们做任何决策,都要基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面对“不同”这一基本现实,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消灭不同,不然就成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我们应该做的是“不相”。
“无类”,就是“不相”,“有教无类”也就是以“无类”立教。
“教”,不只是指教育,广义地说,还指一切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
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也是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以无类立教,不只需要个人,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都要一起“无类”才可以。
这才能形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良性反作用。
否则人类社会也不过就是一些人压迫另一些人、另一些人起来反抗后继续压迫的恶性循环而已。
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呢?
子曰:有教无类。
办大事儿还得需要搞艺术的!(电影《一步之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