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誓》篇幅短小,全文如下: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誓,是《尚书》的一种文体,就是宣言、动员令的意思。在战斗之前,主帅总要发表个演讲,声讨一下敌人,鼓舞一下士气。甘誓,就是在甘这个地方进行的誓师大会。
这篇文章比较短小,但它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奠定了夏王朝的基业。
大战于甘,是谁在指挥这场战斗呢?墨家认为是禹,《墨子·明鬼篇》(下)的引文中此篇就叫《禹誓》;儒家学者认为是启。《史记》认为,是禹的儿子启主持的对有扈氏的讨伐。
有扈氏,据学者考证,是居住在夏族东方的一个异姓部落,属于东夷,是少昊族的“九扈”。其居住地,在今天的郑州以北、黄河北岸的原武一带。
夏族本居住在今天的山西境内,大致活动于平阳、安邑、晋阳一带。这场战斗,是夏族在往南、往东扩张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场战斗。那么甘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洛阳西南。
这一篇里,启列举了有扈氏的两条罪状,宣布讨伐他:一是“威侮五行”,就是不敬天象;二是“怠弃三正”,就是不敬大臣的意思。正,过去经学家讲了很多不着边际的含义,现在学者认为,实际上就是臣的意思。
文章内容很简单,说准备在甘地大战一场,王召集左右几位大臣前来。王说:“有扈氏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上天因此要断絶他的大命。现在我奉行上天的这种惩罚。所有在战车左边的战士,如果不好好完成左边的战斗任务,就是你们不奉行命令;在战车右边的战士,如果不好好完成右边的战斗任务,也就是你们不奉行命令;驾御战车的战士,如果不胜任而贻误了御车的任务,也是你们不奉行命令。努力奉行命令的,就在祖庙里给以奖赏;不努力奉行命令的,就在社坛里杀掉。
战斗的结果,当然是启获得胜利,从此开启了夏王朝。
关于夏王朝的建立,《尚书》记载不完全,我们来看《史记》的记载。先说禹受舜的禅让: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这时候,双王制、禅让制仍然在进行,但禹的个人威望,已经使权力中心集于一身了。舜的儿子商均,也是一个王,但不能建立起权威来。禹让他登上王位,但群臣追随禹而不是商均。
夏禹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禹去世后,益被指定继承禹的位置,他也做了禹当年避让的动作。但形势发生变化了。禹的儿子启,凭着父亲和自己的权威,成为当时的政治权力中心,接着就把公天下改变为家天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大变局,也是一场不太光彩的政变,儒家花了不少精力为之辩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