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说说
人与人之间真的是平等的吗?《论语》人生第二季24

人与人之间真的是平等的吗?《论语》人生第二季24

作者: 凌云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23:18 被阅读0次

《论语.泰伯篇》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析: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实践的过程程十分漫长。把在天下推行“仁德”当做是自己的使命,这样的责任不算重大吗?这是一直到死方能停止的事,这样的过程不算遥远吗?

读罢本章,我的内心再一次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我一直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可是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从来都是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从来没有消失过。

我们常常说:人生而平等,不应该有阶层之分。可是从人类文明开始至今,人与人之间真的是平等的吗?人与人之间又真的是不应该分层级吗?各种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出现过绝对的平等,更加没有部分层级的社会。

早期的世界文明中的各个社会都是用君王贵族和奴隶这两种身份去区分人群,到了后期会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出现了各种阶层人群,而华夏的古代社会中除了君王之外的人群一直都有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的区分。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士”呢?孔子曾经在与子路的对话中有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思是,即要能以道德上的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又能用自己的才能完成国君所交给的任务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士”。

这句从道德品质和个人的才能上对“士”这个称谓做了一个非常话简明扼要的诠释,用现在的话说算是给“士”这个人群做了一个画像,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这个“称谓”。

“士”作为一个介乎与统治者和普通人之间的阶层在各个国家都有存在,西方的骑士,日本的武士,汉文化中的士大夫,都是属于这个层级。

然而,真的只有“士”才具有好的道德品质和做事的才能吗?当然不是,很多优秀的人身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那到底要怎么去区别“士”这个人群呢?曾子的这段话给出了更加具体的一个解释。

“士”是以把仁德在天下推行的人,且以此为人生的使命,终生践行,至死方休。

如果你已经在生活中打滚过多年,相信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人性的复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世间有多少欲望和利益在引诱着人性往贪嗔痴的方向偏离而行。

可是偏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终生追求的不是名利地位、权势富贵,而是道德良心,精神操守。他们在乎的不是自己得到多少,享受多少,而是天下人是否能安定幸福。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那么一些人,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因此不惜奉献自己的一生。

远的不说,在近代史上那些为了将苦难中的人民解放出来的民族英雄们,有哪一个不是将民族解放事业视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少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牺牲了自己的小家甚至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多少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放弃了个人的利益和享乐,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如果说,人人生而平等,生活对他们平等吗?如果是平等的,为什么是他们在坚持和努力?为什么是他们在奉献和牺牲?

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的不仅仅是自己,他们的眼里看到的也不仅仅是眼前的生活苟且,营营役役。

一个心中装有天下的人,怎么可能与那些整天只算计着蝇头小利的人思想在一个层级上呢?如果这样的区别不能用层级来分,又能用什么来分?

没有宽广的胸怀不可能做到以苍生为己任,没有刚毅的品质不可能一生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时间对待每个人也是平等的,可是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上来说,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不平等。因为有的人的存在如高山仰止,仰之弥高。有的人的人生却卑劣不堪,乏善可陈。这两种人注定不可能是一个层级的人,也绝对不可能相提并论。值得我们景仰的永远是前者,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永远是前者。

学习他们广阔的胸怀,仁爱天下的善良,学习他们专注的精神,刚毅不屈的品质,学习那种内圣外王的“士”的精神!

文章属于个人原创,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看到,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与人之间真的是平等的吗?《论语》人生第二季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hj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