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发生了一件巧事,我偶然走近一间教室正准备看从图书馆借来的《解忧杂货铺》却意外看件了讲桌上露出了一本书的一角。从书页间鼓起的空隙来看,这本书应该被翻看过很多次。这让我有些好奇。
况且从书皮的厚度和结构大小来看,我判断这是一本小说。待我走近一看这书是王小波写的《沉默的大多数》。
对于王小波这个作家我虽一直有所而闻,但不知为什么,我却从没在图书馆见过这本书。
我有些好奇地翻开封面,带着奇特魅力的文字立刻向我扑来,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来解释,感觉好像是一位奇人手握着一块吸铁石将人脑中所有混沌的,迷茫的,愚昧的杂质吸得一干二净。
但我还没忘记这是一本属于别人的书,这种不经过主人同意就擅自阅读的行为让我觉得有些不妥,但看了的书就像纺了的布,剩下的丝线总是丝丝缕缕地牵引着你的思绪。
2
看还是不看……这并不是个问题。
因为我已经决定了,要在这间教室中看这本书。若是主人来取我就向他道歉,并再常试问一下是否能够借我看有完;若是主人没来取,我就抓紧时间把它看完。
这种感觉应该和凿壁偷光匡衡有些类似,有点不好意思却又期盼着时间过得慢一点。
但我的思绪很快就被王小波的作品吸引了过去,作者的语言幽默又犀利,他总能用语言的组合,搭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黑色幽默”王小波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文字,这个形容也一如他文中所有的形容一样,形象又贴切。
3
王小波的这本《沉默的大多数》是本文集,在每篇文章中他都表达了自己对某一件事的看法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思维的乐趣》中他写道: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他用景物来衬托和表达自己内心对那个时代以及自身未来的无感,让我深受感触。
在《我看国学》里他写道:
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以此来表达被近乎“神”化的国学理论的质疑。
在《椰子树与平等》里他写到:
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椰子树,有人没有椰子树。
在这一篇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写到的一个关于平等的错误理论:人人都想要平等,但想把所有人都提高到很高的水平十分困难,所以有人就想到了一个歪点子,把所有人的水平都拉低那就变得容易得多。
4
做一个有思维的人、做一个有思想、做一个会思考的人、做一个不容易被外物改变的人、做一个敢保持沉默的人,最后再做一个敢于开口表达自己想法的人。
我想《沉默的大多数》的背后想表达的是“沉默的背后其实积蓄了无限的力量”。
直到看完最后一篇文章我是沉浸在王小波的思维魅力里无法自拨,看看手机时间已经接近下午四点,而我也已经这里读了四个小时。
有人说看名人的书才能看见自又与他们的差距,但相同的,读名人的书才最有可能与他们产生思维上的交集。
感谢《沉默的大多数》让我和王小波的思维有了一段奇遇。
虽然直到最后书的主人也没有出现,但还是想说一句“谢谢你,把我带进了王小波的思维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