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高徒颜回为何要偷食

孔子高徒颜回为何要偷食

作者: 幸福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7-05-22 19:17 被阅读134次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米,回来后就煮起了饭,快要熟了。孔子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他抓饭吃的事,起身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这饭很干净,我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

用过的饭是不能祭奠的,否则就是对先人不尊重。颜回急忙道:“使不得!刚才煮饭的时候,有点炭灰掉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不好,我就抓起来吃掉了。”孔子叹息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时也依靠不住。学生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关于颜回偷食的故事,在《吕氏春秋》和《孔子家语》中都有记载。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1.眼睛看到的是非常有限的

天上的飞机能随便飞吗?当然不可以,它有航道。可是你去看航道在哪里?飞机的航道是在飞机飞的时候有,飞机不飞的时候就不见了。不要坚持亲眼看到的才相信,要知道,眼睛能看到的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2.靠“眼见”去决策容易有失

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即使看到的是事实,也未必了解事件的背景。更何况,我们平常所接收到的信息,多是经过多重选择和过滤的,连“眼见”也算不上,利用这样的信息去决策,失误也就不可避免了。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果能了解阴阳,学会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就能“兼听则明”,避免走入“眼见为实”的误区。

3.了解真相要有策略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如果孔子上来就声色俱厉地对颜回说:有人看到你偷吃,是真的吗?那颜回的解释就会给人一种狡辩的感觉——虽然说辞一样,但却未必能让人信服。孔子的做法,不仅让颜回“乖乖地”说出了真相,还再一次验证了颜回的诚实,让他人心服口服,让颜回有面子,这种高超的技巧值得学习。

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相信自己看得见的东西,可是我们所看得见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而且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看不见,我们又怎么能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呢?

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我们要用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象。

现象并不一定代表真相,因为现象是有虚有实的,有真相,还有假象。

相关文章

  • 孔子高徒颜回为何要偷食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

  • 颜回

    颜回者,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高徒,七十二弟子之首。 看看颜回的老师,颜回的同学对他的评价。 子曰...

  • 晨间日记

    古代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很有名的学生,叫颜回。孔子还有一个高徒,德行与颜回不相上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鲁国人闵损 ...

  • 揭露币圈大骗局,让你觉得自己能赚钱,庄家才能收割

    颜回偷食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 颜回不知道从...

  • 孔子为何喜欢颜回?(二)

    孔子为何喜欢颜回?(二) 第三,“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评颜回最著名的一段话是:“贤哉,回也!一箪食,...

  • 孔圣人犯的错误,我可以理解

    今天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颜回偷食: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

  • 颜回偷食,知人不易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 有时候,一个人、一件事,得从不同的角度看,才能知道对方的本性、事情的全貌。 有时候,我...

  • 察疑

    家墓去水出临官,颜回短命,然而,其为孔子之弟子,孔子为何不提醒? 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孔子原先也不知颜回家墓有...

  • 知人固不易矣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

  • 让人相信,好难好难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高徒颜回为何要偷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ji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