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老外
成为老外快三个月了,还是没有习惯,常常忘记这个特殊的身份。在地铁上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突然发现,这个车厢怎么这么多高鼻梁的老外,才猛然想起来,不对,我才是老外。
出国之前听了各种人的嘱托——父母,老师,朋友,同学,还有机场遇到的大哥。在很多人眼里,战斗民族生活的地方充满危险和挑战,严寒的天气,泼辣的民风,爱贿赂的警察,难以下咽的俄餐。几乎每个知道我要出国的人都会叮嘱一句,一定要注意安全,仿佛我不是出国留学,而是去执行什么军事任务。
三个月过去了,虽然莫斯科市中心刚发生一场枪战,引起一阵恐慌,但大部分时间,我的生活还是稀疏平常,除了要自己买菜做饭,其他的和在国内没什么两样。有课的时候去上课,没课的时候就躺着,依然是一条咸鱼。
和新室友相处还算愉快,两个俄罗斯姑娘性格都还不错,很淡定地接受了我的突然加入,对一个外国室友没有表现出我想象中的好奇。刚住进来,我连和她们对视都觉得尴尬,每次说话前都酝酿好久,一句话练习好几遍,慢慢发现她们对于和外国人交谈这件事并不是很感冒,现在即使一整天都没有对话,我也不会觉得奇怪。室友就是室友,不一定是朋友,“相敬如宾”应该是我们最好的相处方式,虽然偶尔还是羡慕隔壁直到半夜一点还充满欢声笑语的房间。
与大众印象中热情奔放的外国人不同,俄罗斯人让你知道也有高冷范的外国人。来到莫斯科,我才真正相信俄罗斯人不爱笑,街上行人的表情通常和这里的天气一样,严肃阴沉。在学校、超市,或者大街上,偶尔受到注目礼,或者听到几句不那么标准的“你好”,一开始我很紧张,面对战斗民族突如其来的热情搭讪,只能尴尬一笑,落荒而逃,现在终于能礼貌淡定地回一句“你好”。
出国前,我以为大部分外国人应该都知道“淘宝”、“火锅”、“微信”,结果还是“孔子”和“熊猫”比较受宠爱。成了老外,才深切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有多深。就吃的来说,我完全接受不了黄油的味道,好像婴儿吐的奶味,又腻又腥,但俄罗斯同学吃的贼香;而我们偶尔改善伙食,做一顿水煮肉片或者麻辣香锅,又把来厨房的俄罗斯妹子呛得直咳嗽,大开的窗户里呼呼进着寒气,大家都盼着锅里的饭赶紧做好。再比如,每次去坐地铁都提心吊胆,没有防护栏,地铁门又总是关的迅速且猝不及防,终于在目睹多次俄罗斯人徒手扒地铁门后,我也敢在门关之前及时窜进车厢。
出国前的培训上,老师跟我们说,三个月是必经的过渡期,三个月后甭管你会不会外语,听不听得懂,都能适应国外的生活。这话还真没错,老外的生活依旧简单乏味,和平常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