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12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此等用方用量,由我们选自《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
这一张方子,叫做苓甘五味姜辛汤。它是中医世界里著名的祛痰剂。它能治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今天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张仲景为什么苦心孤诣创造此方呢?这里面包含着深邃的思想。
首先,张仲景认准了一件事——老百姓们痰多咳嗽、痰液量大而白,质地稀薄的现象,和中焦脾胃虚寒有关系。因为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流离失所,所以形成了脾阳虚,脾不能运化水湿、津液,于是就形成了痰饮。痰饮本来就可以上泛到肺中。恰好,由于外感寒邪,寒邪犯肺,使得肺的宣降之功难以发挥,疏布水液失常,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痰饮的形成,以至于痰饮壅滞于肺。这样一来,百姓就出现了咳嗽、痰多、质地稀薄、色白、胸膈痞闷、舌苔白滑等现象。
既然如此,我们就温散寒邪吧。寒邪是病根儿,我们就先除掉病根儿。
所以,我们看到了干姜。干姜入脾肺二经,可以温肺,又可以暖脾,温肺则化饮,暖脾则散湿。这是君药。然后,干姜的身边有一个帮手,叫做细辛。细辛可以温肺散寒,协助干姜除去肺中寒饮。接下来,仲景填了一味茯苓。茯苓可以健脾利湿,将脾中之痰浊化解,同时增强脾的运化之能,减少痰湿的形成。
到这里,仲景锦上添花,加了一味五味子。五味子性收敛,可以防止干姜、细辛的辛燥之性伤肺气。这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一温一散一收,是仲景方药中特别常有的组合。
最后,这里再添一味甘草。甘草可以调和诸药,同时配合干姜,成了进一步温养脾胃的经典药对。到这里,寒邪除,痰饮散,病自愈。
那么,这方药的效果怎样呢?后人评价:“其效若神”。
其实,仲景这方药能流传下来,实属不易。此方载于《金匮要略》。这部书的内容,其实是《伤寒杂病论》里面的杂病部分。本来,这一部分是几乎亡佚了的。幸运的是,后来有一个姓王的翰林学士,在一只被虫蛀的竹筒里发现了仲景方药中的杂病部分,后来经过医家们的反复斟酌、校正,这才有了《金匮要略》这部书,记载了仲景治疗杂病的方药心悟。到今天,此方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症属寒饮内停的患者。主要表现,就是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膈痞闷、舌苔白滑、脉弦滑或者沉迟。
其实,说了这么多,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要想除去身体中的痰邪,务必不能让脾胃受寒。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这是祖训,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但遗憾的是,祖训传到今天,确实在有些人的脑海中,传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