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有关,每一个节日都对应着一个主打食品,元宵节吃元宵,汤圆自然而然,天经地义,正月十五一大早,朋友圈里就有晒汤圆的,在铁锅里煮着,浮在水面上,一个一个跳动着,圆白可喜,热气弥漫,活色生香。这种随时不忘分享,愿意公之与众的心态,无疑是幸福的。可惜,我因为孩子不吃汤圆,自己也兴趣不大,吃不了几个,不值得动火一煮,就没有准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不重视节日里这应景应制而吃的习惯了,主要原因还是商业发达,食品丰富,吃什么都有,怎么吃都行,选择得太多,就越来越松散,越来越少严格因循古制,遵守老规矩了。另外,传统的节日食品都有一个特点,太油腻,热量太多,这在贫瘠时期,当然是很诱人,也响应了节日空前的盛况,在今天的观念里,就嫌有碍健康,不主张常吃多吃了。
我小时候吃的是元宵,形态与现在超市里常卖的袋装速冻汤圆有区别,它的形状不那么规整,不特别圆,是一个搓圆了的馅心在糯米粉里滚动,像滚雪球一样,粘上米粉而成,它的大小,状态,粉的厚薄都没有一定之规,比较随意,朴拙,看起来不那么光滑。但是米的白体现得彻底,不像汤圆,因为皮薄馅大,颜色可能随馅料的不同而变化,如黑芝麻的就有点泛黑,山楂的就有点发红。元宵的馅隐藏得深,如果不是标明,一般猜不出。大概是为了迎合人的怀旧情绪,现在也有卖元宵的,快到十五的时候,在一些小区的门口就会出现卖元宵的摊位,他们是临时卖,过完节便撤摊,有的人很怀念这些老味道,摊位被围拢着,卖元宵不仅仅是卖,还表演制作过程,这就使人感到新鲜,使人想起了童年,既使不是为了吃,就是为了找回一些美好的感觉,也应该买一点,于是,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是现做现卖的,馅和粉都公开,以示透明,想要什么馅,当场滚起来,元宵按理说应该不如汤圆好吃,汤圆是包的,显得精致,但各有各的特点,汤圆主要吃馅,元宵的皮米粉味重,清香,馅呢,加了传统的桂花等香料,滋味浓郁。记得小时候,家里其实早早就买好元宵,藏在仓房里,十五那一天,像变戏法似的,父亲匆匆地出去一趟,回来,手里就有了一袋莹白诱人的元宵,此时,大鱼大肉的年夜饭吃过了,初一咬一口便流油的羊肉馅饺子也吃过了,吃腥啖膻以后,元宵就显得异常甜美,调剂了口味。元宵不能多吃,需合理分配,每人碗里盛三,四个,元宵的汤由于充分融合了米粉,很浓稠,有米香,那时吃元宵很珍惜,吃到馅时速度格外放慢,仔细品味,馅被包裹很紧,偶尔漏出来,异样的甜香轰然地充满了口腔,奔流而下,收也来不及收起来,就急忙地吸吮着,馅很少,点到为止,就怎么也吃不够似的。
元宵除了煮,就汤趁热吃,还有别的花样,煮好以后,油炸,金黄的,很像现在的麻团,外酥里嫩,端上一盘,可以算作一道甜品。
南方人重视吃汤圆,吃起来很讲究,有米粒大的实心团子,有状如狮子头的大团子,自己家里手工制作,他们制作的馅里有咸的,肉的,这让人望而却步,在我印象里,汤圆就该是甜食,咸的怎么吃呢,但他们说起来垂涎欲滴:可香了。
现在吃汤圆太方便了,超市里卖速冻的,各种馅料,无所不有,却不大敢吃了,糯米我小时候吃,只觉得奇异的软而又粘,柔糯缠绵的感观与香甜的味觉结合起来,给人无限满足,现在考虑的只是不好消化,馅里包着一团油和糖,胃恐怕消受不了。
今年的元宵节,连超市里的汤圆也卖得不再那么热火朝天,有的人家可能像我一样,干脆不买,有的勉强买两袋,有一搭没一搭,可买可不买的,都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