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214――随感而应
(2020年10月26日10:21)
今天听读《传习录》十一,对于学习圣贤文化,特别是对于致良知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听读《传习录》十一,阳明先生在文中指出,圣贤文化只是给人们画了一个轮廓,让人们自己去探求心之本体,去探寻道。而后人往往纠结于文字、文义,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认为就是圣贤文化了。特别象现在各种网络文化,让人学不胜学,真不知那些是圣贤文化了。有的读起来,比圣贤还圣贤。如果不能象圣人那样随感而应,只是应景文章,不是狗尾续貂又是什么呢?写之,失真愈远;学之,让人迷茫。
我学习圣贤文化,不是学习别人翻译成的白话文,就是寻章摘句地去学习。真正通读原文去学习,只是在上学期间。现在学习圣贤文化,也只是读读《后汉书》、《国语》、《蔡东藩演义》等一些书籍,读也只读了其中喜欢的篇章,还真没有通读下来。即使读也只是读其大概,真正象古人那样深入研究,还没达到那一步,只是读其大概意思而已。
圣贤之人著书立说,也只是随感而应,写了其大概,其中并没有写出其音容笑貌。如果再不读原文、深思考,又怎能体会圣人的真实意图呢?圣贤文化也只是指出了大概,让我们去悟其真实的思想,也就是说的“天机不可泄露”吧。聪明人从中悟出了“天机”,而我这样寻章摘句式的学习,是体会不到圣贤文化内涵,更难以增长悟性的。
圣贤之人在心致良知的基础上随感而应。比如周公制礼乐、孔子删述《六经》等,就是“遇此时,方有此事。”后世不乏笔墨纸张、不乏写手,但为什么很难再出现圣贤,在很大程度上是心之不明。我们学习圣贤文化,也是为了让心明,恢复心之本体。如果心明了,真正恢复了心之本体,在每一个当下都是按天理良知去做的话,就是正确的,就是顺民心的事情。
我每天学习圣贤文化、学习阳明心学,就是为了去除心上的尘埃,恢复心之本体,让心清明澄澈。现在每天学习的过程,就是去除心之灰尘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在觉知过程中,从良知出发,看清万事万物千变万的真相,做到是非分明,当行收行、当止则止。现在就有一种感觉,每次做事时或遇到事情时,脑中首先闪现的就是是否是良知行为,虽说过脑了,不是自觉的良知行为,但我感觉也是进步了。每当有歪念时,良知的大棒就会当头棒喝,让自己不至于由念而行,把不良之念消除在萌芽状态,让自己的心时时处于良知状态,让自己的行为时时是良知之行。这也许是学习的效果吧,虽不明显但能感知到了。
此心清明,心生万法,应对万物。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