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菜根谭》处世篇:恶显者祸浅,善显者功小

《菜根谭》处世篇:恶显者祸浅,善显者功小

作者: 岁月莲上写诗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09:56 被阅读0次

2022.06.03周五晴 D154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53

《菜根谭》处世篇

    46 恶显者祸浅,善显者功小

    原文: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译文:当一个人做了坏事,最怕的是把这件事情隐瞒起来。当一个人做了好事,最怕的是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所以坏事被大家及早发现的,坏事所能造成的坏影响就小。如果坏事隐藏得很深,不被大家发现,那么坏事造成的祸害就很多。一个人做了好事到处宣扬,那么这件好事的价值就会变小。一个人做了好事并不宣扬自己,这件好事的价值就会更大一些。

    解读:有一首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在没有篡夺王位的时候,谦恭谨慎,把自己的阴谋祸心都深深掩藏起来。王莽随着母亲住在宫中,他城府深不可测,生活极其朴素,爱好读书学习。他尽心尽力地侍奉母亲和寡妇嫂子,抚养已去世的兄长留下来的儿子。他对待有才干的人,非常谦虚有礼。他对待自己的叔伯长辈们,十分用心侍奉。他的大伯父王凤,是军队中职位最高的。当王凤生病的时候,王莽日夜在王凤床前服侍。他衣不解带,不辞劳苦地看护王凤,亲自尝试汤药,头不梳脸不洗,不离开王凤床前半步。王凤为之感动,认为王莽是可靠之人。当王凤临死前,向皇太后王政君与皇帝刘骜举荐了王莽。王莽被升为射声校尉,成为北军指挥官之一。王莽不仅赢得了王凤的信任,他还赢得了五叔王商的信任。王商也举荐王莽,为王莽说好话。这样一来,不久王莽就被授予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等官职,得到了朝廷的信任与重用。王莽一直把自己的阴谋祸心隐藏起来,到他真正掌握实权之后,他的阴谋祸心才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他开始打击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大臣。当汉哀帝刘欣去世后,王莽把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招揽笼络人心,铲除异己。后来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刘婴为帝。又过了两年之后,王莽废了皇帝,自己当上了皇帝。王莽的真实面目这才暴露在众人面前,只是此时王莽羽翼丰满,再铲除他已经来不及了。由此可见,隐藏的恶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因为会使人们疏于防范。

    47 贫不能济物,出言亦助人

    原文: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译文:士君子们由于贫穷不能用财物救济帮助别人,当别人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从旁边指点提醒他;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说几句话解救他,这也是很大的功德了。

    解读:春秋时代,晏子辅佐齐景公,他时常找机会劝诫齐景公。齐景公喜欢打猎,他养了老鹰用于捕捉兔子。有一天负责饲养老鹰的烛邹把齐景公的老鹰给丢了。这下子齐景公勃然大怒,要派人杀掉烛邹。晏子听说这件事情,赶忙赶来拜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说:“大王,烛邹有几大罪状,等我宣布他的罪状之后您再杀掉他。”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宣布烛邹的罪状,他说:“你替大王喂养老鹰却不谨慎让老鹰跑掉,这是你的第一大罪状;你使得我们的大王为了一只老鹰杀掉一个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杀掉你之后,使天下人以为我们的大王是看重禽类轻视人才的昏庸之辈,这是你的第三大罪状。”晏子说完,就请齐景公把烛邹杀掉,这时候齐景公说:“不要杀烛邹,我已经明白丞相的意思了。”晏子通过巧妙的方式,既劝诫了齐景公,又救了烛邹的命。在别人危难的时刻,为他说几句好话解救他的急难,这也是一种帮助他人,为自己积攒功德的做法。

    48 作人须真恳,涉世须圆活

    原文:做人无一点真恳的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译文:做人没有一点真心实意,就会变成像什么都没有的乞丐一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虚浮不实;经历世事没有一点灵活机变,就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一样呆头呆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障碍。

    解读:商鞅为秦王拟定变法条令,为了使百姓相信,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令人在秦国国都南门处竖起一根柱子,诏告天下,说谁能把这根木头移到北城门,就赏给这个人十金。百姓疑惑不解,不敢相信真会有奖赏,因此没有人搬动木头。后来商鞅又下令把奖金提高,终于有一个人出来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遵守承诺,命人按照承诺的数额给了这个奖赏。商鞅这一举动,获得了百姓的信任,对于变法的顺利颁布执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做人需要诚恳真实,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答应下来。商鞅通过遵守承诺来取信于民。华歆的做法显然比王朗更显出君子的德行。涉世之中需要有灵活变通的意识,孔子在受到蒲地人威胁时立下盟约,这种盟约是不必遵守的。既要真诚待人,遵守诺言,又要灵活机变,不拘泥于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49 恩自淡而浓,威自严而宽

    原文: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译文:施恩于他人,适宜于从淡到浓,逐渐增多。如果先浓后淡,先给别人大的恩惠,后来又逐渐减少,人们就会忘记你曾经给他们的恩惠。威严适宜于从严厉到宽舒,如果先宽松后严厉,人们就会埋怨你的严苛。

    解读:三国时候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南方蛮夷作乱之时,率领大军征伐他们。经过双方交战,蜀国大军大获全胜。诸葛亮在平定南方之后,就任用当地部族的首领为官,由他们来治理这个地方。有人表示不理解,劝说诸葛亮说:“丞相您威震四方,蛮夷都来归降。只是这些人过于善变,今天归降,也许明天又会叛乱。何不趁他们归降的机会,在此地设立汉人官吏治理这个地方,由此可以使这些蛮夷逐渐接受汉人的教化,逐渐被熏陶同化为懂得礼义廉耻的良民,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啊。”诸葛亮说:“设立汉人官吏确实有其好处,只是这样一来,就需要把军队留下。军队留下来却没有军粮,这是第一个麻烦。此地人刚刚经历了战争混乱,父亲兄弟等亲人丧生,如果只设立汉人官吏却没有军队在此镇守,必然会惹起祸端。这是第二个麻烦。况且蛮夷之人屡屡有废立争夺的事情发生,他们相互之间也有很多矛盾猜疑,如果设立汉人官吏,恐怕更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这是第三个麻烦。现在我不在这个地方留军队,也不运粮食,使此地获得平定,蛮夷与汉人必和谐相处、平安无事。”后来诸葛亮在世时,蛮夷果然没有再反叛。诸葛亮先率领大军征伐,接下来又对蛮夷实行宽松的政策,于是得到了蛮夷的归降。这是先严后宽的做法,如果一开始对蛮夷处处忍让,恐怕不能很好地收服蛮夷。

    50 休与小人仇,休向君子媚

    原文: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译文:不要和小人结仇,小人自然会遇到对付他的人;不要奉承讨好君子,君子本来就是公正无私的。

    解读:俗话说“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得罪了君子,君子不会在背后使奸害人,但是得罪了小人的话,说不定哪天就被小人陷害。所以对于小人,最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要和他们结为仇敌。明朝时候王守仁捉拿到反叛的朱宸濠后,江彬等人才到来。江彬性情狡黠,很会奉承讨好皇上。江彬散播流言诬陷中伤王守仁。王守仁对此并不在意。第一次见面,江彬让人把座位设立在旁边,让王守仁坐在那里。王守仁假装不明白,径直坐在上座,把其他人的座位移到下首。江彬等人立刻口出恶言,王守仁平心静气地把交际礼仪解释给他们听。这时候又有别人为王守仁解释,江彬等人的怒气才平息下来。王守仁这么做并不是在争夺座位,只不过是因为一旦受到江彬等人的牵制,那么以后每件事都要受到他们的钳制了,那样就做不成什么事情了。王守仁既不与江彬等人结仇,又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这种做事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菜根谭》处世篇:恶显者祸浅,善显者功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nc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