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我们在生活中问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问的问题都是一些小问题,我们总是问老板为什么不赏识我,我老公为什么不关心我,问的问题很小,导致你被你先生、孩子、工作给捆起来了,我们能不能问点大的问题呢?我们可不可以胸怀大一点,想得更远一点呢?
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为自己的人生找点意义,做点有意义的大事情。
礼的本质到底在哪里?在于你花了多少钱吗?在于那个流程有多繁琐吗?有的人会为了显示自己懂礼而搞得很繁琐,不在于这些,而在于你的内心到底是不是真的敬重对方。
有时候人为什么会很感动,就是你从一个人的眼神中看到他对你的尊重,从他发自内心对你的无比尊重,你觉得这个人对你走心了。
比如我们请客吃饭,结果大家吃得都不自在了,谁是领导谁先吃,领导不喝酒,大家也不喝,这礼太多,吃饭势必吃不好。不如简简单单大家表示一下礼节,然后开开心心吃饭就行了。
我们在家庭中跟自己的爱人懂礼,不是说你先生下班回来你跟他说老公您辛苦了,给你一个拥抱。而是你打心底里欣赏这个人,愿意跟你结伴同行,共同走自己的人生。从内心里尊重他,想让他快乐,同时也尊重自己,两个人一起舒服的、共同的前进,我想,这是礼之本吧。
礼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别人没问出来,唯独林放他问出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不是只想学礼的表面形式,而是想真正得到礼的实质精神。有这样的志向,那孔子当然非常欢喜,所以赞叹他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得到了礼的根本,礼的全体都能得到。
对于丧礼呢,如果你又是披麻戴孝,又是点香,又是烧纸,搞得非常富丽堂皇,祭品也很多,而心中的悲伤感情却没有了,倒不如节俭一点,如果是奢侈、奢华,那往往就变成务虚、形式化,而那份诚敬的心就失掉了。
礼仪的细节可增减,但是敬畏心这个根本不能变化。所以我们要抓住礼的根本,对于丧礼来讲,敬是根本。
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的心非常的浮躁,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自我认同。你会发现我们的心丢了……
《论语》可以让我们安身立命,所谓安身不过是安你的那颗心罢了,人怎么才能不躁?就是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做好自己一生该做的事情。不要一味地追求结果,你会发现当你把事情做好之后结果也自然而然就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