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万进 | 阿拉斯加游(4):土著源何处,文华或可循

万进 | 阿拉斯加游(4):土著源何处,文华或可循

作者: 万进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23:00 被阅读547次
    阿萨巴斯卡少女

    ❀ 撰文、摄影 / 万进

    关键词:阿拉斯加 原住民 历史文化 旅游

    探访阿拉斯加土著民的生活习俗,寻觅他们来自何处,是不是北亚人的后裔,与我们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

    在阿拉斯加旅行,有两点意外:一个是北极圈内世所罕见的独特风光,南部湖光潋滟、山色葱茏,胜似烟雨江南。另一个就是,无论城里郊外,见到的人种构成、生活方式,感觉与美国本土并无二致。

    问题来了,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去哪儿了?土著文化习俗去哪儿了?

    1)别叫我“爱斯基摩人”


    在迪纳利公园观看狗拉雪橇表演时,万进脑子里立即冒出了一个词——“爱斯基摩人(Eskimos)”。没错,在万进这代人受到的教育里,就像吉普赛人总与大篷车关联在一起一样,提起爱斯基摩人也必跟狗拉雪橇关联,成了他们的“特征”。

    一年一度的阿拉斯加狗拉雪橇越野赛

    “爱斯基摩人”确实曾经是对北极圈里多个土著民族的统称,包括因纽特人(Iniut)、尤皮克人(Yupik),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及东西伯利亚。

    因纽特女人(1907)

    不过,在那儿旅行要小心,别随意把土著人称为“爱斯基摩人”,他们可能会不高兴的。因为有一种传说,“爱斯基摩”意思是“吃生肉的人”,是阿岗昆印第安人对他们的蔑称。

    那该怎么称呼他们呢?他们各自称为因纽特人/因纽皮雅特人(Iñupiat)、尤皮克人等,此外还有阿留申人(Aleut)、埃雅克人(Eyak)、特林吉特人(Tlingit)、海达人(Haida)、钦西安人(Tsimshian),以及其他一些阿萨巴斯卡人(Athabascan)族群。

    头大了吧。各位看官可能不干了,俺哪分得清他/她是哪族人啊?其实一点儿也不难!

    因纽特男人(1906)

    笼而统之地官称他们为“阿拉斯加原住民(Alaska Native)”就好了,简单又安全。就像黑种人要称为“非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黄种人称为“亚裔美国人”(Asian American)等一样,政治正确才能避免陷入“种族歧视”的麻烦。

    2)去哪儿找土著与民俗啊


    出门看风景,除了风景,万进也看点人文、民俗,并首选博物馆,因为它们莫不是当地各种人文精粹的集大成者。

    阿拉斯加有许多非常棒的博物馆,最大城市安克雷奇有个“阿拉斯加原住民遗产中心(Alaska Native Heritage Center)”,是探访土著历史人文的第一选择。

    阿拉斯加原住民遗产中心

    非常有意思,在大门口,树立着一尊雕塑,取名叫“乌鸦·创造者”(Raven the Creator)。

    乌鸦是许多阿拉斯加原住民和印第安人传说中的创造者。这个雕塑融入了许多不同传说中的元素,包括“乌鸦偷星星、太阳和月亮”。爪子中的物件象征着俄罗斯东正教信仰所使用的图标,而腹部的脸谱象征着地球母亲。

    乌鸦·创造者

    博物馆的建筑既不高大也不摩登,没有玻璃幕墙,没有奇异造型,说它古色古香也好,土里土气也罢,只是一栋稍有特色的普通木结构平房。面积不小,实物展陈区、交流体验区、报告厅、影像厅,一应俱全,与它的内涵十分搭调。走在里面,亲切自然,闲适惬意,丝毫没有违和感。

    阿拉斯加原住民老妇 服饰 首饰 舞蹈时手持的装饰 漂亮的皮具

    那里收集保存了最典型的土著人文,包括个人服饰、生活器皿、绘画艺术,以及海豹皮绷制的单人舟等方方面面,给人以新奇多彩的感觉。

    用于舞蹈伴奏或巫术的手鼓 面具雕塑 海象绘画 海豹皮制作的皮艇 鹰饰皮艇

    因地理气候原因,原住民有半年时间生活在极夜的冰天雪地里。但他们的生活并不枯燥,在影像厅,可以观看记录土著人生活和运动场景的专题片,传统文娱体育丰富多彩,像摸高、拉耳朵、蹦床,极有特色。

    民族体育:Foot High Kick(脚踢高) 民族体育:Hand Reach(手够高) 费尔班克斯大学的民族舞蹈

    几位土著非遗传承人,坐在那里,手工制作各种民俗工艺品。见游客来,便主动、热情地介绍他们独特的文化传承。

    原住民手艺人 表演“悠悠球”的土著艺人

    博物馆的后院,有个小池塘,环绕池塘分布着六七座古朴的民居,风格一脉相承,造型各异而显得丰富多姿。每个屋子里都有一个青年志愿者,为游客讲解、演示所展示的陈设及其内涵。

    外观上,那些原住民的住宅,用成排的原木柱做房墙、做屋顶、做户门。有的覆盖着厚厚的泥土,有点类似于黄土高坡上的窑洞,虽然“简陋”,一看就知道是为了适应极寒天气的最佳设计。

    庭院与鲸骨雕塑 民居木屋 覆土民居

    室内正中地上有个“火塘”,冬季做取暖之用。旁边还有个低矮的通道,一米见宽见高,四五米长,比狗洞大不少,人又难于通过。正好奇其用途,讲解员告诉我们,因为极其寒冷,在冬季主户门将被封闭,那便是人出入的通道了。

    土著人的房舍里虽然完全没有现代化的家具家电,爱美之心却人皆有之。除了狩猎、生活必备的用具外,总摆挂着几样原始而美丽的装饰物。还四个巨大的图腾柱,那是他们信仰的精神支柱,分别寓意:

    ⊙ 尊重自己(Respect for Self)
    ⊙ 尊重家庭(Respect for Family)
    ⊙ 尊重环境(Respect for Environment)
    ⊙ 尊重文化(Respect for Culture)

    多么质朴的理念,道出了人世的至性。

    图腾柱:尊重自己 图腾柱:尊重家庭 图腾柱:尊重环境 图腾柱:尊重文化 室内装饰

    3)他们真的与我们是“同种亲戚”吗?


    作为黄种人,见到美洲原住民(即印第安人),特别是阿拉斯加原住民,总觉得他们的长相与我们非常、非常相像。看看那些人物照片,是不是有强烈的同感?

    因纽特人标准面相

    可以肯定,在几万年前,美洲大陆没有人类居住。也就是说,那里的土著最早必然来自其他大陆。

    普遍认为,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是很久远以前北亚人跨过白令海峡移居而来,应该与女真人有很强的血缘关系,与汉民族等都是蒙古人种的不同分支,同属黄种人。

    在与这位讲解员小伙子攀谈时,他也持这种观点。虽然他看上更像白人,也不会民族语言了,但他自我认定为土著人,只是已经混有了西班牙和德意志血统。

    混血原住民

    传说,一万多年前,地球处于最后一个冰河时代。

    阻隔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峡,海平面降低,露出了横跨白令海的白令陆桥(Bering Land Bridge)。

    大批狩猎者从西伯利亚向东迁移,他们发现了新的乐土,白令陆桥中央地区的环境比他们原先的冰冷土地更加理想,乔木为他们提供了木材,供他们搭建遮风避雨的房舍和取暖烧饭的劈柴,大型食草哺乳动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猎物。

    白令陆桥成了他们新的家园,住了几千年,形成了新的独立群体,基因也发生了一些变异,与亚洲人区别开来。后来,随着冰河时代的结束,全球气温上升,海水重新淹没了白令海,再次阻断了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那些亚洲人的后裔就成了阿拉斯加原住民和美洲原住民的先民,并一直向拉美迁徙,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古气候学家就是这么说的,称为“白令陆桥滞留假说”。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发掘,遗传学家通过基因研究,似乎也证实了北亚人种与美洲土著之间的遗传关系。

    西伯利亚的萨满教 中国东北神秘的萨满教仪式

    另外,包括阿拉斯加原住民在内的北极各土著民族,普遍信奉古老神秘的萨满教巫觋(xí)宗敎。而萨满信仰广泛存在于北亚、中亚等古代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之中。北极各土著民族直到现代之前,与外界接触甚少,保持着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许多传统习俗。可见他们从根儿上就与北亚人之间在宗教、人文上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傩舞

    万进大致上也认同这种观点。粗粗地讲,这个故事似乎颇能自圆其说,细追究也发现了几处疑问。比如1959年墨西哥城出土的佩尼翁女人头骨,研究发现她至少有1.27万年历史,但对其线粒体DNA分析得出她不属于蒙古人种,而且比蒙古人提前1000年先到了美洲。可见原住民的人种来源不是单一的,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不过咱就不费这个脑筋了,留给科学家们去享受研究之乐吧。

    4)阿拉斯加的几易其主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说,是如此的顽固,让人痛感近代欧洲人是多么的“蛮横不讲理”,也反映了落后愚昧终究只有被摆布、被霸凌的命运。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原住民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好不好,至少比哥伦布早一万多年,而且一直定居在那里,世代都是美洲的主人。

    自1492年10月12日之后,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先后“发现”并强占了中南美洲、北美洲,霸凌原住民,强行做了那里的新主人。

    而阿拉斯加的“被发现”,史家普遍认为,是1648年俄罗斯的一支北极探险队,因风暴阴差阳错地被吹上了阿拉斯加海岸,由此建立了很小的殖民地村落。阿拉斯加名字就是取自当地阿留申人的语言“Alyeska”,意思是“很大的陆地”。

    俄罗斯殖民时期Sitka之战

    后来西班牙人也来到过此地,但主要在今天的加拿大卑诗省建立了殖民地。阿拉斯加一直名义上在俄罗斯人手里,实际上俄罗斯从来没有完全殖民阿拉斯加,而且因与本土相距甚远,除了与当地人有点儿贸易往来,对阿拉斯加也不是很上心。

    1853年欧洲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也被英国夺走,就想把阿拉斯加卖掉。寻遍世界各国,除欧洲列强外,也只有美国这个新土豪买得起了。但美国人并不积极,直到1867年3月,双方才同意以720万美元成交,生效日期是1867年10月18日。这是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一笔交易,171.7万平方公里,平均每英亩才二美分。

    从此美国人成了这片土地的第三任“主人”。10月18日也被定为“阿拉斯加纪念日”(Alaska Day)。

    不过,当时美国人可没觉得占了便宜,反而批评负责此购地案的国务卿威廉·西沃德,花大量金钱买下了一大块没用的冰天雪地,揶揄这是“西沃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可是他讲了一句话,“现在我把它买下来,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因为买到这块地,而得到好处。”

    果不其然,之后阿拉斯加陆续发现几处金矿,特别是1968年在北坡的北冰洋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发现了大油田。据VOA报道,截至2017年8月,共输送了超过170亿桶原油。假设按50美元/桶计,就值8500亿美元。

    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被正式接纳为美国第49个州。

    阿拉斯加州旗、州徽

    5)是幸运还是灾难?


    今天在阿拉斯加旅行,与美国本土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不像中国的民族自治区,不会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在阿拉斯加的人口构成中,白人占绝对多数,原住民只占15%左右,约12万人(2013)

    毋庸讳言,在美国管理之前,原住民一直生活在近乎“原始”的状态,很不开化。是美国人把原住民带入了现代文明,特别是从二战时起,强化在阿拉斯加推行“规范化”的中小学教育,与本土白人一视同仁,全英语教学,教授科技、人文和现代生活方式。现在就连百岁以上的老人都以英语为日常交流语言,生活富庶、文明。

    原住民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最文明的现代社会,在外人看来,当属大幸!

    凡事都有另外一面。

    土著语言也因此丧失了社会交流的功能,能操本民族语言的人口比例很低,快成“化石”语言了。土著人从意识形态到生活方式,彻底被“开化”了,长此以往,璀璨的民族文化终将渐渐暗淡。

    操本民族语言的人口统计

    为保持文化的原生态、多样性,原住民遗产中心常举办一些特色活动,以保存民族文化的星火能传承下去。但到底又能延寿多久呢?就连那位混血土著讲解员也坦承,自己的生活已完全“西化”,只有来到博物馆,才能了解体验到本民族语言和文化习俗了。

    民族文化活动

    坐在报告厅后排,看着台上的孩子们像学外语一样,死记硬背本该与生俱来、融入血液中的民族文化,万进不禁困惑了,所谓的“现代文明”之于“民族特色”,到底是对“蒙昧的开化”还是对“文化的毁灭”,是“幸运”还是“灾难”?

    ¤ 2018年12月30日 于宾州·绿堡
    ¤ 微信:uoooma
    ¤ 电邮:wanjin@sohu.com

    《阿拉斯加游》(共4集)
    《加拿大横穿》游记(共9集)

    点击进入《万进杂文集》,分享更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进 | 阿拉斯加游(4):土著源何处,文华或可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nh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