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又要过年了。
好像才学会懂点事,还没来得及感受时光荏苒,这一年又一年就这么静悄悄地从指间滑过,变成烟云。
我无意感叹岁月蹉跎,也无意染指流年褪落的浮华。这城市的性格就足以让人无心去品味生活了,人心变淡,年味自然也就变淡了,心底不知不觉多了几许惆怅。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前几天,我所在的城市"文明办"送来一张"通知",说从元月一号开始,不准放烟花爆竹了,违者罚款。
这下好了,本来就萧条的城市年,变得更加寡淡无趣了。
犹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一到腊月,就掰着指头盘算过年还有多少天,那些倒计时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一点不友好。
其实,儿时的年味最多的是快乐,无忧无虑。序幕从腊月初就拉开了,在满满的幸福中充满了期待!
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但过年的时候家家或多或少都要准备一些平时稀罕的食材 ,除了鱼和肉鸡或鸭,还有米粉蒸的面条,炒冻米、炒花生、熬糖稀、蒸山芋粉丝.....。尤其是妈妈拿出了不知道珍藏多久的花生出来炒的时候,我总是围在锅台边焦急得等候,喜欢野玩的我借口外面冷,守在锅边不肯出去了。熬糖稀是需要父母通力合作一整天才能完成的工作,有时候父母忙不过来,就会喊我来搭把手,比如做些抱柴添火这些力所能及的事。糖稀是米糖的原材料,我知道,熬了糖稀,那香甜可口的米糖就指日可待了!糖稀不需要新鲜的,为了米糖的质量,糖稀需提前半月甚至一个月熬好存放备用,像米醋一样越陈越好越香。糖稀是山芋或大米经过高温长时间熬制的,材料首选山芋,没有山芋再用大米。首先把山芋或大米煮熟,待冷却再装入洗净的布袋里加水挤浆,再把挤出来的浆一瓢一瓢舀进大锅里,然后就开始大火熬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多个小时以上才能把水分熬干成稀。待熬到一半的时候,那种特有的香味渐渐浓郁,在低矮的家中弥漫开来,也弥漫了我的童年!
鱼是生产队塘里养的,到过年了,每家分点过年吃。放水取鱼那几天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增添了不少过年的气氛。除了鱼还要杀年猪、杀鸡鸭、蒸年糕、做米面条.....准备各种食材,这些都是自家出品的,可以放心大胆吃的东西。
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好像都忘记了生活的困苦和忧愁,个个都忙忙碌碌的,而对我来说这就是年味,浓浓的暖暖的甜甜的!
从腊月初开始,整个村子都炊烟袅袅,你家蒸年糕炸丸子做豆腐,他家做米面熬糖稀炒瓜子,我家蒸糯米做米糖...实在没有的,就炒点黄豆蚕豆什么的,反正啊,一定要忙 要炒点东西,炒发炒发吗,哪家不希望来年家门兴旺?
儿时的年味|青春一过,再无少年 (散文)那段时间,家家户户忙忙碌碌,人人不亦乐乎,大人们今天你来我家帮个忙,明天我到你家搭把手,手上忙着生活,嘴里唠叨着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邻里间的关系在忙碌中就变的融洽了。孩子们吵吵闹闹嘻嘻哈哈笑笑。儿时的我就喜欢这段时光,记忆里,吃着平素根本吃不到的美食,嗅着蒸腾的年味,在氤氲的时光里穿梭,人早已兴奋的忘记冬天的寒冷和比冬天更寒冷的生活,那种感觉是无比幸福和美好的。
在我们农村,腊月二十三之前,一定要把家里家外打扫一遍,过了二十三就不能再扫了,会把财气扫出去的。二十三也是小年,送灶神,非常重要,那天家家户户要做"送灶粑粑",粑粑熟了先敬灶神,因为灶神吃饱了要到仙界去汇报一年来在凡间的工作情况 ; 过了半夜十二点还要接灶神,都是要放爆竹的。我记得有一年,我家的灶台上贴了一副小对联,上面写着"上天奏好事 ; 下界保平安"。吃了送灶粑粑那一刻起,生命的年轮又多了一圈。过了二十三,就是过大年。真正意义上的年从这一天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大年三十,先焚香祭祖,贴年画,贴对联,兄弟姐妹聚到一起吃年夜饭。
这个必须事先说好在哪家,哪家就要准备饭菜。实际上都是你家烧几个菜我家烧几个菜,或者自觉把自家食材拿到一家去,大家一起动手准备年夜饭的。为了准备年夜饭,这一天,最忙的是母亲,最开心的可能也是母亲。吃的时候人太多,一张桌子不够就两张并一起,正席永远留给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平时家无常礼,可以随便一点,但大年三十年夜饭坚决不允许乱坐,孩子也不行,必须论辈依次坐到自己应该坐的位置上,这需要父母事先教育。
年夜饭长辈不发话晚辈是不能先动筷子的,长辈发了话,才能大快朵颐,这个时候,都是一家人,无需拘谨,无论你细嚼慢咽狼吞虎咽还是绕着桌子转圈吃,吃相再丑都没关系,慢慢吃,吃到什么时候都不要紧,这顿饭没人催你,但别咂巴嘴,长辈听到免不了又要批评教育了。吃了年夜饭,仪式结束,女人们可以自由活动,主要就是守岁,聊天,打牌,看电视,吃零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桌上的杯盘碗盏,一片狼藉,那就是男人的事了。一直到大年初三,一日三餐饭都是男人做,女人什么都不用管 !
大年三十守旧岁,大年初一拜新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三赶庙会,大年初四去看戏,大年初五接财神,大年初六娶新娘......
过年,不是简简单单的添新岁穿新衣,而是长大和老去。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种回味,承载了太多的酸甜苦辣!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都靠买,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过年的方式变了,年味也变了。
自从离开家乡,儿时的年味也被遗落在农村、在田间地头、在那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庭院里、老树下 、在家乡每一个角角落落;那飘渺不定的炊烟,升腾着、升腾着,在黄昏余晖的仰望中,年味,幸福的蔓延,柔情蜜意!
时光如水,那是多少次回眸,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悠长的岁月,年复一年,一步一步走过来!
青春一过,再无少年。
也再无那种散漫的时光,载满自然质朴的一年又一年了。
儿时的年味|青春一过,再无少年 (散文)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又要过年了。
2016年10月8号我家添了孙女,那年我做了爷爷;2019年10月9号我家又添了一个小孙子,这是我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感恩2016年感恩2019年!
2020年祝我们红运当头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