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米有幸拜读了李睿秋Lachel老师撰写的《如何让目标不再半途而废》。
原文精彩摘抄
描绘有吸引力的愿景
去描绘你想达到的愿景,越具体越好。越具体、越详细,大脑就越容易对它“信以为真”,从而调整对它的价值判断。
比如,你想改造自己的旧房子,但觉得既麻烦又费钱,一直难以下定决心,拖了两三年。如何迈过这道坎?不妨多畅想一下自己的旧房子装修改造之后的结果:改造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我可以在改造后的房子里做些什么?现在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和困扰,在房子改造后就不复存在了?
你可以浏览一些漂亮房屋的视频和图片,观看别人的房屋改造过程,一步步揣摩和勾勒自己心目中新家的样子。
你甚至可以做一个计划。改造之后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小小的书房?可以关上门,在里面工作、学习;夏天开窗通风,看窗外的景色;冬天泡上一壶茶,坐在椅子上,惬意地晒太阳。
或者,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小小的西式厨房?可以动手尝试不同的菜谱,做几份糕点、汤羹……
这可以不断地为你提供动力,让你在“长期耕耘”的道路上一步步向前迈进。
定性,而不是定量
从微小的行为开始,关注自己的行动,让行动慢慢成为习惯,而不是关注行动的结果,刻意去规定自己“要做到什么”。
比如,你想培养读书的习惯,比起“每天至少要读半个小时书”来说,“每天洗完澡就拿起书读一下”和“每天起床后就读几页书”,是更好的选择。
你想培养学习的习惯,那比起“每天要做两页笔记”来说,“读书时要留意自己的想法”和“把自己想到的东西随时记录下来”,是更好的做法。
你想培养写作的习惯,那比起“每天要写一千字”来说,“每天把自己学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是更好的做法。
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的是结果,用是否实现结果来衡量我们是否成功;后者关注的是行为,用是否采取行动来衡量。只要你去做了,哪怕结果未必令人满意,那也是好的,因为你又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良好的目标设定,应该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它是指导自己生活的方向,而不是出题去刻意为难自己。有效的成长是,知道好的方向是什么、在哪里,并为自己设下“行动信条”,让自己朝这个方向前进。
【作者】李睿秋Lachel
【摘自】L先生说
【来源】《读者》2023年第8期
【资料】学习强国-强国号发布
【米语】本文的指导实用性很强,值得按此方法尝试突破和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