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众朋友大家好,说起演员冯远征老师,大家都很熟悉。
他主演的那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据说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我没有看过,所以还好,我童年没有阴影(吐舌头)。
后来,他和冯小刚合作,出演了《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几部电影,专门负责搞笑。你别说,他还确实很会搞笑,尤其是《非诚勿扰》里的那个娘娘腔,逗得电影院里欢声一片。
最近几天,冯远征老师又火了,原因是他提交了一个提案:给“新文艺群体”评职称,并按照职称给他们发工资。
今天,我们很有幸请到了冯远征老师,对他进行采访。冯老师你好!
冯远征:你好!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要给演员们评职称的呢?
冯远征: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咱们老一辈的艺术家,都要评职称。
记者: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比如上个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咱们评选出了很多高职称的演员,却没有创作出多少好作品,也没有哪个演员成为巨星。
同时期的香港,演员们没有职称,却出现了成龙、周润发、周星驰这样的超级巨星。
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这里也不兴评职称了,咱们的影视剧才慢慢出现了一些精品,演员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冯远征:你这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记者:嗯,这倒是,冯老师您请继续。
冯远征:这次新冠疫情,很多演员不能开工,损失惨重。如果他们有政府认定的职称,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依靠政府所发的工资,他们的日子就不会那么难熬,这对演员也是一种保护——这是我这个提议的好处之一。
记者:可这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啊。
冯远征:这个可能会,但咱们国家现在富裕了,应该,应该不差这点钱吧。另外,我这个提案还有第二个好处:遏制越演越烈的明星高片酬现象。
记者:怎么遏制呢?
冯远征:我们可以按照职称标准给演员发工资。比如说,某个职称的演员,我们可以规定他片酬的底限和上限——只要把上限规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不就把明星高片酬给降下来了吗?
记者:嗯,听您这么一说,我怎么有点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感觉呢?这可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啊。
冯远征:我这叫做“旧瓶装新酒”,既是对历史的承接,又有个人的创新。
记者:好吧好吧。对了,有网友说,演员的职称该怎么评定呢?难不成也像教师、医生评职称一样,来点职称英语?
冯远征:考英语也没有什么不好嘛,正好给演员进军好莱坞做准备。
记者:可是,一个演员,演技才是最重要的啊。
冯远征:演技当然也要考评,并且是主要的考评项目!
记者:由谁来考评呢?
冯远征:可以由政府牵头,设立一个专家考评组。
记者:如果真这么做,咱们这些观众可就惨了。
冯远征:为什么?
记者:现在演员们演戏,首先考虑的是咱们这些观众喜欢看怎样的电影,因为要咱们看,电影有票房;电影有了票房,他们的片酬才会高。
如果他们的片酬由职称决定,职称则有几个专家决定,他们只需要考虑那几个专家的口味就行了,哪里还管我们这些观众喜欢什么?
冯远征:你是在质疑专家的眼光吗?你觉得专家的眼光还不如你吗?每年咱们的金鸡奖、百花奖,难道评选出来的不是精品?
记者:但是,金鸡奖、百花奖是每年评选一次,难不成咱们的职称也要一年一评?
冯远征(怒):你脑子有问题啊,为什么要每年评选一次?全国那么多演员,每年评一次会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五年十年评选一次就行了嘛!
记者:那还是有问题。
比如,演员张三因为今年演了一部很棒的电影,评了一个正高级演员的职称,拿着很高的片酬。
但是,接下来的十年,他的职称不变,他随随便便的演戏,也可以拿很高的片酬——这,不是鼓励他偷懒吗?
冯远征(急):这,这……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这几年,随着电影市场的扩大,中国电影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有的电影甚至会请好莱坞巨星参与拍摄。
如果您的提案被采纳,以后我们要请一个好莱坞巨星——比如请汤姆克鲁斯来拍电影,咱们该怎么给他付片酬呢?
按照规定,他没有职称,片酬应该和三流小演员一样;可你要给这么点钱,人家肯定不会同意……
冯远征不等记者说完,起身准备下场。
记者忙说:冯老师您等一下,我还有几个问题没问完。
冯远征(怒):滚,滚,老子不想和陌生人说话!
记者:(小声嘀咕)看了你发怒的样子,我终于明白《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什么会成为那么多人的童年阴影了。
注:本文为采访体杂文,并非真实采访。
网友评论